借问何处居,指点破茅屋
出处:《访竹溪先生》
宋 · 朱熹
路逢个老翁,自负柴一束。
乌巾插在腰,背手牵黄犊。
借问何处居,指点破茅屋。
午鸡啼短墙,麦饭方炊熟。
乌巾插在腰,背手牵黄犊。
借问何处居,指点破茅屋。
午鸡啼短墙,麦饭方炊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访友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诗人以平实的笔触,勾勒出一位老翁背着柴火,头戴乌巾,手持黄牛,行走在乡间小道上的场景。乌巾插腰,背手牵牛的动作细节,既体现了老翁的朴实无华,也透露出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借问何处居”,诗人礼貌地询问老翁的住处,老翁则用手指向远处的破茅屋,简单的一指,却蕴含着生活的智慧和对家的依恋。午后的鸡鸣声,短墙那边传来,预示着农事的忙碌与生活的节奏。而“麦饭方炊熟”一句,不仅描绘了食物的香气,更让人感受到劳作之后的满足与温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片段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朴素生活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