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时闻候火入,非复塞尘惊全文

时闻候火入,非复塞尘惊

宋 · 司马光
骄虏已归计,圣朝方寝兵。
时闻候火入,非复塞尘惊
秋岭无南牧,春田恣北耕。
休穷西海路,辛苦学甘英。

注释

骄虏:强大的敌人。
归:返回。
计:计划。
圣朝:神圣的朝廷。
寝兵:停止军事行动。
候火:烽火,古代边境报警信号。
塞尘:边塞的战尘。
惊:惊慌。
南牧:南方的放牧。
恣:任意,随意。
北耕:北方的耕作。
休:不必。
穷:穷尽,探索到底。
西海路:西方的海域。
甘英:东汉时期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的使者。

翻译

敌人的威胁已经消除,朝廷现在停止了战争。
时常听到烽火传递的消息,不再是边塞的战尘让人惊慌。
秋天的山岭不再有南方的放牧,春天的田野任由北方的人们耕耘。
不必再探索遥远的西方海域,学习甘英的艰辛已经足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创作的《送郑推官赴邸州》(其三)。诗中描绘了一种和平与祥瑞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对远去之人的思念和不易的旅途中的辛酸。

"骄虏已归计,圣朝方寝兵。" 这两句表明边疆已经安定,国家不再需要动用武力,这是一个国家由战转向安的美好景象。

"时闻候火入,非复塞尘惊。" 候火即烽火台的信号,此处意味着边境安宁,烽火台上不再传递战争的警报,而是平常的信息。这两句与前两句相呼应,共同描绘了一个国家由战乱向和平转变的情景。

"秋岭无南牧,春田恣北耕。" 这两句诗则描写了一种理想中的农业生活。秋天不必南迁,春天随意北耕,表达出一种对农事循环自然、不受战争干扰的向往。

"休穷西海路,辛苦学甘英。" 这两句则是送别之辞,希望郑推官一路平安,不必再经历艰难困苦,而能像甘英那样有所成就。甘英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位贤良的官员,能够在边远的地方有所建树。

整首诗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动乱与安宁,以及表达对朋友未来美好祝愿的方式,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