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铜柱宁兴跕鸢叹,金华要遂牧羊求全文

铜柱宁兴跕鸢叹,金华要遂牧羊求

使君何苦向宜州,应为涪翁句法留。
铜柱宁兴跕鸢叹,金华要遂牧羊求
壮时根本先培固,老去波澜重卷收。
我亦学诗穷未达,是中得处可闻否。

翻译

您何必一定要去宜州任职呢,大概是因为被涪翁的诗法所吸引。
难道铜柱边的困境能让人感叹像鸢鸟坠落,您在金华想要实现的是放牧的生活吗?
年轻时就应该先稳固根基,年老后即使面临波折也要重新收拾心情。
我也学习诗歌但还未达到精通,这其中的道理我能理解吗?

注释

使君:指州郡长官。
何苦:何必如此。
宜州:地名,唐代的一个州。
涪翁:可能指的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字鲁直,号涪翁。
句法:诗文的结构和风格。
宁兴:岂能兴起。
跕鸢:比喻陷入困境或失败。
金华:地名,浙江金华。
牧羊求:隐居或寻求简单生活。
壮时:年轻时。
根本:根基。
波澜:比喻人生的起伏。
卷收:收拾,整理。
学诗:学习诗歌。
穷未达:尚未精通。
是中:其中。
得处:道理或启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赠给友人马奉先的作品,表达了对马奉先因病失识的感慨,以及对他的诗才和人生境遇的关怀。首句“使君何苦向宜州”以疑问起笔,暗示马奉先被贬谪至偏远之地宜州的无奈;“应为涪翁句法留”则提及涪翁(黄庭坚)的诗风影响,暗示马奉先是因为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而滞留此地。

接下来,“铜柱宁兴跕鸢叹”借铜柱边界的偏远和鸢鸟无法飞翔的形象,寓言马奉先的困境和志向难以施展;“金华要遂牧羊求”则提到马奉先在金华的期望,即使面临牧羊之困,仍怀有追求诗艺的愿望。

“壮时根本先培固”赞扬马奉先年轻时打下坚实的基础,暗示他才华横溢;“老去波澜重卷收”则表达了对马奉先晚年境遇的同情,希望他能妥善处理人生的起伏。

最后,诗人自谦“我亦学诗穷未达”,表示自己虽未能达到诗艺高峰,但仍能从马奉先的经历中汲取教益,询问对方是否能在逆境中找到人生真谛。整首诗情感深沉,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也体现了对诗歌艺术的敬仰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