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令海外士,观经似鸿都
出处:《和陶赠羊长史,并引》
宋 · 苏轼
我非皇甫谧,门人如挚虞。
不持两鸱酒,肯借一车书。
欲令海外士,观经似鸿都。
结发事文史,俯仰六十踰。
老马不耐放,长鸣思服舆。
故知根尘在,未免病药俱。
念君千里足,历块犹踟蹰。
好学真伯业,比肩可相如。
此书久已熟,救我今荒芜。
顾惭桑榆迫,久厌诗书娱。
奏赋病未能,草玄老更疏。
犹当距杨、墨,稍欲惩荆舒。
不持两鸱酒,肯借一车书。
欲令海外士,观经似鸿都。
结发事文史,俯仰六十踰。
老马不耐放,长鸣思服舆。
故知根尘在,未免病药俱。
念君千里足,历块犹踟蹰。
好学真伯业,比肩可相如。
此书久已熟,救我今荒芜。
顾惭桑榆迫,久厌诗书娱。
奏赋病未能,草玄老更疏。
犹当距杨、墨,稍欲惩荆舒。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苏轼(苏东坡)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学问的渴望,以及对于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通过借用古代贤士皇甫司元与门客之间的情谊,展现了作者与羊长史之间的情意相投。
"我非皇甫谧,门人如挚虞。不持两鸱酒,肯借一车书。" 这几句诗直接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求和珍视,同时也描绘出一种深厚的友情,愿意为了交流思想和学问而相互借助。
"欲令海外士,观经似鸿都。结发事文史,俯仰六十踰。老马不耐放,长鸣思服舆。" 这部分则是对知识的追求达到了极致,愿意让远方的人也能看到这些学问,如同古代大儒一样,将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都用于研究和探索。
"故知根尘在,未免病药俱。念君千里足,历块犹踟蹰。好学真伯业,比肩可相如。" 这些句子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敬意,即使是远隔千里,也愿意追随和学习。
"此书久已熟,救我今荒芜。顾惭桑榆迫,久厌诗书娱。奏赋病未能,草玄老更疏。犹当距杨、墨,稍欲惩荆舒。" 最后几句则是对书籍的熟读和对文学创作的自我反省,同时也表达了即便在疲倦不堪的情况下,也依然保持着对于学问追求的执著。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友情的情深,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是一首集哲理与情感于一身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