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荒山鬼与邻,一生黄卷不离身
宋 · 王安石
寄托荒山鬼与邻,一生黄卷不离身。
百年薪尽随缘去,莫学缁郎更误人。
百年薪尽随缘去,莫学缁郎更误人。
注释
寄托:指将情感或希望寄托在某物上。荒山鬼:象征孤独或荒凉的环境。
黄卷:泛指古籍、书籍。
百年薪尽:比喻人的寿命终了。
随缘去:顺应自然,听从命运安排。
缁郎:僧侣的别称,这里指修行的人。
误人:误导他人,造成不良影响。
翻译
寄托着对荒山野鬼的哀思,一生都紧握着黄卷不离身。即使百年岁月过去,书籍也随缘消散,不要学那些僧侣,误人子弟。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之手,体现了其超脱世俗的高远志趣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寄托荒山鬼与邻”一句,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姿态,把自己置于自然界中,与荒山中的鬼魂和邻里为伴,隐喻其清高脱俗,不愿深陷红尘之中。
“一生黄卷不离身”则展现了诗人对知识与文化的执着热爱。黄卷在此象征着经典或书籍,表明诗人终生都在追求学问,通过阅读和学习来充实自己,而这种精神追求成为了支撑他生命意义的重要部分。
“百年薪尽随缘去”这句诗则透露出一种宿命论和顺其自然的态度。诗人将个人的一生比喻为有限的薪柴,当这些薪柴燃尽时,诗人选择顺应自然,不对生命的终结产生任何抗拒或哀求。
最后,“莫学缁郎更误人”则是诗人基于自身的人生体验,对他人的警示。缁郎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人物,或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那些被名利所累、迷失自我本真的人的同情和警告。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王安石个人精神世界的一次深刻展现,它不仅映射出诗人的高洁品格,更透露着他对生命、知识与世俗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