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恢馀地,群珍剩阐坤
出处:《和小圃》
宋 · 赵希逢
渊明从日涉,董子不窥园。
行乐从吾好,安恬亦性根。
我今勤抱瓮,花发应开樽。
安得恢馀地,群珍剩阐坤。
行乐从吾好,安恬亦性根。
我今勤抱瓮,花发应开樽。
安得恢馀地,群珍剩阐坤。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以田园诗著名。董子:董仲舒,西汉学者,以儒家学说知名。
窥园:偷看花园,此处指专心学术。
行乐:随心所欲地享受快乐。
安恬:平静而满足的心态。
性根:人的天性或本性。
抱瓮:抱着水瓮浇水,形容勤劳。
开樽:打开酒杯,准备饮酒。
恢馀地:拓展多余的空间或资源。
群珍:众多珍贵的事物。
阐坤:揭示大地的丰富资源。
翻译
陶渊明每日漫步田间,董仲舒专心致志不看园。随心所欲享受生活,平静淡泊也是我的本性。
我现在辛勤浇灌,期待花开时能畅饮美酒。
如何才能拓展余地,让众多珍贵之物得以展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希逢的《和小圃》,通过对陶渊明和董仲舒的典故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自然乐趣的向往以及对宁静安逸生活的追求。"渊明从日涉,董子不窥园",诗人以陶渊明日行田间自比,暗示自己过着田园式的生活,而董仲舒专心学问,不问世事的形象则象征着深思与静心。"行乐从吾好,安恬亦性根",直接表达了诗人享受当下,顺应本性的愿望。
"我今勤抱瓮,花发应开樽",诗人提到自己如同抱瓮浇灌,期待花开时能举杯共饮,描绘出一种田园诗意的场景。最后两句"安得恢馀地,群珍剩阐坤",诗人渴望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欣赏自然之美,挖掘并分享天地间的美好事物。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之美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