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著莱衣去,仍随桂子来
出处:《绍兴送彭世昌归应乡举》
宋 · 项安世
客有功名志,时平未急才。
泪临淮水落,眼向越山开。
且著莱衣去,仍随桂子来。
春明见天子,可以议云台。
泪临淮水落,眼向越山开。
且著莱衣去,仍随桂子来。
春明见天子,可以议云台。
拼音版原文
翻译
有人怀有建功立业的志向,但时局太平并未急需他的才能。泪水落在淮河之畔,目光却望向遥远的越山。
暂且穿上粗布衣服离去,期待着日后伴随桂花香归来。
春天来到京城,就能面见天子,那时可以商议进入云台殿任职。
注释
客:指代某位有抱负的人。功名志:建功立业的愿望。
时平:社会安定时期。
急才:急需的才能。
淮水:古代河流,这里指代南方。
越山:泛指远方的山脉,可能象征理想或远方。
莱衣:粗布衣服,表示简朴生活。
桂子:桂花,象征高洁和美好。
春明:春天的京城,即长安(唐代都城)。
天子:皇帝。
云台:古代宫殿,常用来比喻朝廷或仕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创作的《绍兴送彭世昌归应乡举》。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彭世昌的赞赏与鼓励,同时也反映出对时局的平静和个人才能未得施展的感慨。首句“客有功名志”表明彭世昌怀揣着追求功名的壮志,而“时平未急才”则暗示了当今社会相对安定,个人才能并未立即得到充分展现的机会。
接下来,“泪临淮水落,眼向越山开”通过描绘泪水落在淮水边,目光远眺越山的场景,寓言性地表达了彭世昌即将离开,但心向远方,期待未来有所作为。诗人希望他暂时放下哀愁,继续前行,“且著莱衣去,仍随桂子来”,莱衣指的是平民的服装,桂子象征高洁和才华,诗人鼓励他以平民身份出发,日后必能凭借才学归来。
最后两句“春明见天子,可以议云台”祝愿彭世昌在春天阳光明媚之时,能够拜见天子,有机会在朝廷的云台上(指朝廷高位)一展抱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期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寄寓深意,既是对友人的激励,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微妙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