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逢作霖处,当为起氤氲
出处:《欲销云》
唐 · 卢殷
欲隐从龙质,仍馀触石文。
霏微依碧落,髣髴误非云。
度月光无隔,倾河影不分。
如逢作霖处,当为起氤氲。
霏微依碧落,髣髴误非云。
度月光无隔,倾河影不分。
如逢作霖处,当为起氤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欲隐:想要隐藏。从龙质:指龙的本性。
仍馀:仍然残留。
触石文:石头上的纹理。
霏微:薄雾弥漫的样子。
碧落:天空。
髣髴:仿佛。
非云:不是云彩。
度月光:月光穿过。
无隔:没有障碍。
倾河:像银河倾泻。
影不分:影子模糊不清。
如逢:如果遇到。
作霖:指下雨,甘霖。
处:地方。
起氤氲:激起湿润的雾气,象征滋润。
翻译
想要隐藏龙的本性,但仍有石头上的纹理留存。薄雾轻轻地依偎在天空,仿佛让人错认为是云彩。
月光穿透它没有阻碍,银河倒映其中难以分辨。
如果遇到干旱之处,它应当能激起滋润的雾气。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殷的作品,名为《欲销云》。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
"欲隐从龙质,仍馀触石文。"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融入山水之中的愿望,而“龙质”与“石文”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写,展现出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崇敬之情。
"霏微依碧落,髣髴误非云。" 这两句通过对细雨和山谷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迷离恍惚、难以辨识的意境,表明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模糊边界的欣赏。
"度月光无隔,倾河影不分。"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月光与河流交融的画面,无论是月亮还是河水,都已经没有了明显的界限,这种描写增添了诗中的梦幻色彩。
"如逢作霖处,当为起氲氲。" 最后两句则是对未来可能遇到雨水时刻的期待,表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态,以及对未来的美好预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妙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感悟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