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入名山劳蜡屐,安期于世竟能仙
出处:《登西樵后即往罗浮山》
宋 · 区仕衡
大科百丈兴翛然,东向朱明七洞天。
蹑级修衢通绝巘,凿空灵窦架飞烟。
凤毛五色天岩上,竹篆千秋石室前。
两入名山劳蜡屐,安期于世竟能仙。
蹑级修衢通绝巘,凿空灵窦架飞烟。
凤毛五色天岩上,竹篆千秋石室前。
两入名山劳蜡屐,安期于世竟能仙。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大科:地名,可能指一处名胜。翛然:形容自由自在、超脱的样子。
朱明:古代星宿名,这里代指东方。
七洞天:道教中的洞天福地。
蹑级:踩着台阶。
修衢:宽阔的大道。
绝巘:极高峻的山峰。
凿空:开凿山洞。
灵窦:灵气汇聚的洞穴。
飞烟:云雾缭绕。
凤毛:比喻珍贵或稀有的事物。
天岩:高耸入云的岩石。
竹篆:用竹简书写的文字。
石室:石砌的房屋。
蜡屐:用蜡涂过的木屐,古代文人雅士所穿。
安期:传说中的仙人。
竟能:竟然能够。
仙:成仙,长生不老。
翻译
大科百丈山景色悠然,面向东方的朱明洞府如仙境。沿着阶梯走大道直通险峻峰顶,开辟出的通道穿越云烟缭绕的灵洞。
凤凰羽毛般的五彩斑斓在天岩之上闪烁,千年石室前竹简篆刻着历史痕迹。
两次踏入名山劳累了木屐,安期这样的人在世间竟然也能成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水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修仙之道的向往。
"大科百丈兴翛然,东向朱明七洞天。" 这两句以宏大的笔触勾勒出山脉的壮观,"大科"、"百丈"形容山势雄伟,而"东向朱明七洞天"则是对仙境的描绘,将现实与传说交织在一起。
"蹑级修衢通绝巘,凿空灵窦架飞烟。" 这两句具体展现了诗人登山探幽的行动和景象,"蹑级"表达了攀爬之难,而"凿空灵窦架飞烟"则是对洞穴奇观的描写,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凤毛五色天岩上,竹篆千秋石室前。" 这两句以鲜明的笔触描绘了山中之景,"凤毛五色"象征着仙气,而"竹篆千秋石室前"则是对静谧生活的描写。
"两入名山劳蜡屐,安期于世竟能仙。"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于现实世界的超脱,"两入名山"显示出诗人的坚持,而"安期于世竟能仙"则是对永恒之梦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超脱尘世、追求不朽生命的深刻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