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滩头拣石砚,白帝城边寻野蔬
出处:《送鸿举游江西》
唐 · 刘禹锡
禅客学禅兼学文,出山初似无心云。
从风卷舒来何处,缭绕巴山不得去。
山州古寺好闲居,读尽龙王宫里书。
使君滩头拣石砚,白帝城边寻野蔬。
忽然登高心瞥起,又欲浮杯信流水。
烟波浩淼鱼鸟情,东去三千三百里。
荆门峡断无盘涡,湘平汉阔清光多。
庐山雾开见瀑布,江西月净闻渔歌。
钟陵八郡多名守,半是西方社中友。
与师相见便谈空,想得高斋狮子吼。
从风卷舒来何处,缭绕巴山不得去。
山州古寺好闲居,读尽龙王宫里书。
使君滩头拣石砚,白帝城边寻野蔬。
忽然登高心瞥起,又欲浮杯信流水。
烟波浩淼鱼鸟情,东去三千三百里。
荆门峡断无盘涡,湘平汉阔清光多。
庐山雾开见瀑布,江西月净闻渔歌。
钟陵八郡多名守,半是西方社中友。
与师相见便谈空,想得高斋狮子吼。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禅客:修行禅理的人。无心云:不带心机的云。
缭绕:环绕。
巴山:四川的巴蜀地区。
山州古寺:古老的山区寺庙。
龙王宫:神话中的龙王住所。
使君滩:地名。
石砚:用于书写。
白帝城:古代中国重要城市。
野蔬:野生蔬菜。
登高:登山。
浮杯:乘舟漂流。
烟波浩淼:形容江面广阔。
鱼鸟情:鱼鸟和谐相处。
荆门峡:长江上的峡谷。
湘平汉阔:湘江和汉水宽广。
庐山: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渔歌:渔民的歌声。
钟陵八郡:历史区域。
西方社:佛教社团。
谈空:讨论佛教的空性理论。
狮子吼:比喻佛法宏大、震撼人心。
翻译
禅客修行禅理又研习文学,刚出山时像无心的云朵。随风飘荡不知来自何方,环绕在巴山却无法离去。
山州古寺是理想的隐居之地,遍读龙王宫殿中的书籍。
在使君滩挑选石砚,在白帝城边寻找野菜。
突然兴起登山之心,又想乘舟顺流而下。
烟波浩渺中鱼鸟相伴,江水东流三千三百里。
荆门峡中断了水流的漩涡,湘江汉水宽阔,清光满溢。
庐山雾散露出瀑布,江西月明能听到渔歌。
钟陵八郡有许多名守,其中一半是来自西方佛社的朋友。
与法师相见就谈论空性,想象在高斋听到狮子般宏亮的佛法宣讲。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名为《送鸿举游江西》。从内容来看,诗中描绘了一位出家人既修习禅学又涉猎文学,他在出山后似乎对尘世之事无心,无意于红尘纷扰。这位禅客随风卷舒而至,不知来自何方,但因缭绕巴山而不得离去。诗中还提到他在山州古寺中过着闲适的生活,读尽了龙王宫中的书籍。在使君滩头,他拣石砚作画,而在白帝城边则寻觅野蔬为食。
忽然间,他登高远望,心生瞥视之感,又想要乘舟信任流水。这一切都充满了烟波浩淼的鱼鸟情怀,他要东行三千三百里。诗中还提到荆门峡断无盘涡,湘平汉阔清光多,以及庐山雾开后见到的瀑布和江西月净时听到的渔歌。
最后,诗人提到了钟陵八郡的名守,其中半数是他在西方社中的朋友。每当与师相见,便谈论空灵之境,想起高斋狮子吼的场景。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禅学修行的抒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