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明月长相照,环堵萧然肯厌贫
青天明月长相照,环堵萧然肯厌贫。
细视瓶中久无粟,举火终朝待邻曲。
长饥近午始一餐,敢望丰年收万斛。
倒翻囊箧无馀钱,杜门谢客常高眠。
逢人笑比庞居士,千金散尽方成仙。
东邻问我何所有,一卷黄庭常在手。
西邻问我一事无,安得天地为锤炉。
陶熔万类频开局,坐运乾符转坤轴。
未论黄土尽黄金,且令四海家家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哲学意味。
首句“寂寂空庭无杂宾”,点明了环境的清静与内心的孤寂,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有自己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接着“蠹书湘榻生浮尘”一句,通过描述书籍与榻上积聚的灰尘,暗示了生活的简朴与宁静,同时也暗含着对知识与学问的珍视。
“青天明月长相照,环堵萧然肯厌贫。”这两句以明月与青天象征永恒与纯净,与简陋的居所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简陋却心怀高远,不以物质贫乏为意的豁达态度。
“细视瓶中久无粟,举火终朝待邻曲。”诗人通过观察瓶中无粮,等待邻居来访的情景,展现了其生活的朴素与对人情的重视,体现了与世无争的生活哲学。
“长饥近午始一餐,敢望丰年收万斛。”这两句描述了诗人长时间饥饿,仅在午后才进食一次,不奢望丰年丰收的豪言壮语,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倒翻囊箧无馀钱,杜门谢客常高眠。”诗人直言囊中无余钱,闭门谢绝宾客,常自安眠,进一步强调了其生活态度的淡泊与内心的宁静。
“逢人笑比庞居士,千金散尽方成仙。”诗人以庞居士自比,表达了即使散尽千金也愿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体现了其对物质与精神价值的深刻理解。
“东邻问我何所有,一卷黄庭常在手。西邻问我一事无,安得天地为锤炉。”这两句通过与邻人的对话,展现了诗人对道家经典《黄庭经》的珍爱以及对天地万物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其对宇宙自然的敬畏与探索。
“陶熔万类频开局,坐运乾符转坤轴。”诗人以陶冶万物、转动乾坤的比喻,展现了其对社会变革的渴望与对个人影响力的自信,体现了其积极入世的态度。
“未论黄土尽黄金,且令四海家家足。”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景,即不论物质如何变化,都希望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体现了其深厚的民本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宇宙自然、社会变革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