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十载孤臣愆赴召,却留残息哭沦曦全文

十载孤臣愆赴召,却留残息哭沦曦

出处:《大行皇帝哀辞
清末民国初 · 陈宝琛
及时麟见世犹疑,卒为神州植福基。
四裔具瞻知有圣,众生同病孰能医?声销坐见尧肌腊,泪尽如闻蜀魄悲。
十载孤臣愆赴召,却留残息哭沦曦

鉴赏

这首诗《大行皇帝哀辞》由晚清诗人陈宝琛所作,表达了对已故皇帝的深切哀悼与崇敬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皇帝治国理政的高度评价以及对其逝世的沉痛惋惜。

首联“及时麟见世犹疑,卒为神州植福基”以“麟见”为喻,象征皇帝的出现如同神兽降临,虽在世间引起疑惑,但最终证明其为国家带来福祉的基础建设者。这里既赞美了皇帝的英明与贡献,也暗示了其非凡的地位与影响力。

颔联“四裔具瞻知有圣,众生同病孰能医?”通过“四裔具瞻”描绘了皇帝作为圣明君主的形象,被四方仰望,同时提出“众生同病”的问题,强调了皇帝在解决民众疾苦方面的重要性。然而,“孰能医?”的反问则表达了对皇帝逝世后,谁能继续承担这一重任的深深忧虑。

颈联“声销坐见尧肌腊,泪尽如闻蜀魄悲。”将皇帝的逝世比作古代圣王尧的离世,以及蜀地传说中的蜀魂之悲,以此来表达对皇帝逝世的哀痛之情。同时,“声销”与“泪尽”形象地描绘了哀悼的深度与广度。

尾联“十载孤臣愆赴召,却留残息哭沦曦。”点明了自己作为“孤臣”的身份,表达了未能及时响应皇帝召唤的遗憾,同时也预示着自己将带着未完成的使命,与日落一同逝去,留下无尽的哀思与不舍。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不仅体现了对皇帝的崇高敬意,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与忧虑。通过丰富的象征与比喻,深刻揭示了皇帝在国家治理与民众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其逝世对国家与人民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