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松屡见无如此,每度来观说向僧
出处:《观音院怪松》
宋 · 文同
怪松屡见无如此,每度来观说向僧。
若遇风雷宜守护,恐生头角便飞腾。
秋声绕殿随斋磬,夜影侵廊对佛灯。
韦偃毕宏今不在,欲求人画有谁能。
若遇风雷宜守护,恐生头角便飞腾。
秋声绕殿随斋磬,夜影侵廊对佛灯。
韦偃毕宏今不在,欲求人画有谁能。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奇特的景象,其中“怪松”成为主角,通过对比和设想增添了其神秘色彩。诗人以独特视角捕捉自然之美,并将这种观察与佛教修行相结合,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首句“怪松屡见无如此”直接点出了这棵松树的特别之处,它似乎在挑战常理。紧接着,“每度来观说向僧”则表明诗人对此景观的重视,将其与佛教修行中的禅悟相联系,仿佛在向僧侣传达某种超验的体悟。
中间两句“若遇风雷宜守护,恐生头角便飞腾”则是对这棵松树的想象,其坚韧不拔似乎蕴含着能够抵御天气变化、甚至可能带来灵性的力量。这里的语言充满了神秘和诗意。
“秋声绕殿随斋磬,夜影侵廊对佛灯”则描写了一幅秋日静谧的寺院景象,通过钟声、佛灯与夜色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似乎在寻求某种精神上的寄托。
最后两句“韦偃毕宏今不在,欲求人画有谁能”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艺术家(如韦偃、毕宏)的怀念,以及对能够捕捉这棵怪松精髓的画家的渴望。这不仅是对技艺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传承与创新之间关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奇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