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由今日新,迹入万古耀
一昨紫微游,刻石记所好。
遂令天下知,游者争欲造。
我方佩县印,事閒慕高蹈。
联镳二三子,并坚松柏操。
樽罍薄携持,丁壮却前导。
行行逼崖巅,紫翠射襟帽。
方疑攀郁萝,又若堆海潦。
石门未及窥,忽值山雨暴。
风云暗衢路,雷电拆岩峤。
苍黄仆夫语,踊跃猿猱叫。
黄泥濡衣裳,安得白日照。
初游成欢愉,中险触愤懊。
佛舍距几何,望望目睛眊。
击镫促疲马,十步九攲倒。
登堂亟就榻,释子数相劳。
寻幽尚龃龉,处世信难料。
暂眠稍苏息,起坐复悲啸。
宁非山鬼护,不使俗客眺。
桓桓翠琰文,愈读愈精妙。
名由今日新,迹入万古耀。
骐骥步莫追,驽骀志弥劭。
犹期六月来,散发避炎燎。
一雨路阻绝,何以为壮少。
归欤歌芜词,聊为起同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郭祥正一次游览华阳洞的经历,以及在途中遭遇暴雨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旅行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的深刻感悟。
开篇“此洞昔无闻,人迹固稀到”,点明华阳洞过去鲜为人知,人迹罕至,为下文的探险之旅埋下伏笔。接着,“一昨紫微游,刻石记所好”描述了某位紫微(可能是官员或贵族)曾游历此地,并留下石刻记录其喜好,使得华阳洞逐渐为人所知。
“遂令天下知,游者争欲造”表明华阳洞因紫微的游历而声名鹊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诗人自己也“佩县印”,即担任县令,利用闲暇时间前往华阳洞,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前往,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途中,他们“联镳二三子,并坚松柏操”,即结伴同行,坚定如松柏,体现了旅行者的决心和毅力。然而,旅程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遇到了“紫翠射襟帽”的美丽景色,也经历了“攀郁萝”、“堆海潦”的艰难攀登,甚至在接近洞口时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山雨暴,风云遮蔽了道路,雷电劈裂了山峰,让旅途更加艰险。
面对这样的情况,仆夫惊慌失措,猿猴也在山中哀鸣,泥泞的道路让他们的衣物沾满黄泥,难以行走。尽管旅途充满挑战,但诗人在“初游成欢愉”之后,也感受到了“中险触愤懊”的情绪波动,对未知的恐惧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交织其中。
最终,他们在佛舍休息,僧侣们给予他们关怀和慰藉。尽管旅程充满波折,但诗人在短暂的休息后,内心仍怀有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深思。“寻幽尚龃龉,处世信难料”,表达了对自然探索的执着和对人生复杂性的感慨。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再次游览华阳洞的期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即使在归途受阻的情况下,他仍然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寻找与同伴共鸣的情感交流。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华阳洞的自然风光,还通过旅行者的经历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以及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