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台落日餐秋菊,寒食江南馔饧粥
出处:《野堂惠老惠笋》
宋 · 袁说友
骑台落日餐秋菊,寒食江南馔饧粥。
一年节物正撩人,剩把尝新伴幽独。
平生惯饱藜藿淡,口腹累人何日足。
故园又作穿篱态,解箨呈新包一束。
甘寒不浇礧磈肠,一饭更须炊白玉。
年来稍学长沙味,一月煨藏爱馀馥。
腥膻弃去不复念,从渠且负将军腹。
老僧日食常住供,饱坐饥食不论斛。
春来不讼箨龙冤,每诵坡仙食无肉。
个中风味有谁同,付与新诗照湖绿。
一年节物正撩人,剩把尝新伴幽独。
平生惯饱藜藿淡,口腹累人何日足。
故园又作穿篱态,解箨呈新包一束。
甘寒不浇礧磈肠,一饭更须炊白玉。
年来稍学长沙味,一月煨藏爱馀馥。
腥膻弃去不复念,从渠且负将军腹。
老僧日食常住供,饱坐饥食不论斛。
春来不讼箨龙冤,每诵坡仙食无肉。
个中风味有谁同,付与新诗照湖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袁说友在秋季寒食节时,品尝江南特产饧粥和新鲜的惠老笋的情景。他独自享受这独特的节日美食,感叹平生素常简朴,如今对美食的渴望并未满足。诗人将故乡的惠笋比作穿篱而出的新鲜生命,赞美其甘寒清甜,即使煮成白玉般的细腻也难以填满他的口腹之欲。
他还提到自己近年来口味有所改变,开始欣赏类似长沙风味的烹饪,尤其是长时间慢炖的惠笋,余香四溢。诗人表示自己不再执着于荤腥,甚至能欣赏苏东坡“食无肉”的境界,认为这种清淡的滋味只有少数人能共享,他将其化为诗篇,让湖光绿意映照其中,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雅趣。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自然馈赠的深深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