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嗟生处远,不近扶木东
出处:《次韵李肩吾读易亭山茶梅》
宋 · 魏了翁
梅华鹤羽白,茶华鹤头红。
拱揖鹤山翁,始授宗人同。
山间两宾主,穷极造化功。
易终得未济,曹末观豳风。
或嗟生处远,不近扶木东。
谁知天然贵,正在阿堵中。
喧寂四时耳,寒至窒斯穹。
冷眼看千古,声色沈英熊。
拱揖鹤山翁,始授宗人同。
山间两宾主,穷极造化功。
易终得未济,曹末观豳风。
或嗟生处远,不近扶木东。
谁知天然贵,正在阿堵中。
喧寂四时耳,寒至窒斯穹。
冷眼看千古,声色沈英熊。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雅致的山居图景,以梅花和鹤的形象象征高洁与长寿。"梅华鹤羽白,茶华鹤头红",以对比色彩生动描绘了山茶花与梅花的美丽,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雅生活的追求。"拱揖鹤山翁,始授宗人同",表达了诗人对隐逸之士的敬仰,以及与志同道合者的亲近。
"山间两宾主,穷极造化功",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大自然无尽奥秘的赞叹。然而,"易终得未济,曹末观豳风"又透露出一种人生哲理,即使在阅读《易经》这样的智慧典籍中,也意识到世事未尽圆满,需要保持谦逊和观察生活细微之处。
"或嗟生处远,不近扶木东"暗指诗人身处偏远之地,但仍能欣赏到自然之美,流露出对现实境遇的淡然态度。"谁知天然贵,正在阿堵中",意指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亲近。"喧寂四时耳,寒至窒斯穹",通过四季的变化,表达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冷眼看千古,声色沈英熊",以冷静的态度回顾历史,认为只有超越世俗的繁华与纷扰,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色、人生哲理与个人情感,展现了魏了翁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