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冠巍堂上,巧笑芙蓉姿
出处:《杂诗三十二首》
明 · 李梦阳
大司肃制度,鸿儒振英仪。
生杀原异门,为猷视厥施。
峨冠巍堂上,巧笑芙蓉姿。
狐心生暗鬼,耳闻佯不知。
膏梁媚妻妾,无赖充王师。
白刃起如林,狗马用羁縻。
荣达信有命,叹息将奚为。
生杀原异门,为猷视厥施。
峨冠巍堂上,巧笑芙蓉姿。
狐心生暗鬼,耳闻佯不知。
膏梁媚妻妾,无赖充王师。
白刃起如林,狗马用羁縻。
荣达信有命,叹息将奚为。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杂诗三十二首》中的第二首,主要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社会阶层的不公和权贵的虚伪。首句“大司肃制度”暗示了朝廷法规的设立,然而接下来的“鸿儒振英仪”与“生杀原异门”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权力的双重标准,即知识精英在表面上遵循礼仪,实际执行时却区别对待。
“峨冠巍堂上,巧笑芙蓉姿”描绘了权贵们的外表光鲜,但内心可能隐藏着狡诈。“狐心生暗鬼,耳闻佯不知”则揭露了他们表面听从命令,实则暗中作祟的阴险。接着,“膏粱媚妻妾,无赖充王师”讽刺了那些富贵人家的浪荡行为,以及那些无德之人却占据重要地位的现象。
“白刃起如林,狗马用羁縻”形象地描述了社会动荡不安,权贵们以武力维系统治,而百姓则被束缚。“荣达信有命,叹息将奚为”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无常和世态炎凉的感慨,认为即使身居高位,也难以改变现实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辛辣的笔触,揭示了明朝社会的矛盾和不公,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