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午至君家,檐声落惊湍
出处:《秋日访程元明喜雨而作》
宋 · 王之道
去年夏六月,我来自临安。
滂沲一夜雨,原隰俱瀰漫。
俛仰忽再秋,秋旱畎浍乾。
嘉谷槁垂尽,万口空长叹。
我从相山来,朝云起巑岏。
油然遍寰宇,半道濡征鞍。
亭午至君家,檐声落惊湍。
诘旦视大田,青青已堪看。
会见百室盈,陋巷饱一箪。
何独解君忧,我心其少宽。
袭芳富卉木,秋炎苦摧残。
柯叶顿欣荣,秀色良可餐。
速宜置尊酒,一洗儒生酸。
我虽不解饮,醒狂佐君欢。
滂沲一夜雨,原隰俱瀰漫。
俛仰忽再秋,秋旱畎浍乾。
嘉谷槁垂尽,万口空长叹。
我从相山来,朝云起巑岏。
油然遍寰宇,半道濡征鞍。
亭午至君家,檐声落惊湍。
诘旦视大田,青青已堪看。
会见百室盈,陋巷饱一箪。
何独解君忧,我心其少宽。
袭芳富卉木,秋炎苦摧残。
柯叶顿欣荣,秀色良可餐。
速宜置尊酒,一洗儒生酸。
我虽不解饮,醒狂佐君欢。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去年:指过去的某个夏季。自:从。
临安:古代地名,今杭州。
滂沲:大雨倾盆。
原隰:平原和低洼地。
俱:都。
畎浍:田间小沟。
乾:干涸。
嘉谷:好谷物。
槁:枯萎。
相山:虚构或具体山脉名。
巑岏:形容山峰高耸。
半道:途中。
濡:沾湿。
亭午:正午。
檐声:屋檐滴水声。
大田:广阔的田野。
青青:青翠。
百室盈:众多房屋。
陋巷:简陋的小巷。
一箪:一篮子食物。
解:理解。
袭芳:弥漫香气。
卉木:花草树木。
秋炎:秋日酷暑。
苦摧残:深受折磨。
欣荣:繁茂。
秀色:美丽的景色。
尊酒:美酒。
儒生酸:读书人的酸楚。
醒狂:清醒时的疯狂。
佐:陪伴。
翻译
去年夏天六月,我离开临安前往。一夜大雨倾盆,平原低地都淹没。
俯仰之间已是秋天,秋旱使沟渠干涸。
丰谷枯萎殆尽,万人空自哀叹。
我从相山而来,早晨的云雾缭绕峰峦。
云雾弥漫天地,中途雨水打湿了马鞍。
正午时分到达你家,屋檐下的雨声如急流。
清晨一看广阔田地,青苗已可欣赏。
见到满眼都是人家,贫巷中也有了饱食。
为何只有我能理解你的忧虑,我的心情稍有宽慰。
繁花茂木被秋火煎熬,生机受挫。
然而枝叶突然繁盛,秀美景色令人陶醉。
应尽快备好美酒,洗去书生的酸涩。
我虽不会饮酒,清醒时也能助你欢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天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关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鲜明的比喻,如“滂沲一夜雨”、“原隰俱瀰漫”、“秋旱畎浍乾”等,通过雨水的不同状态,描绘出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在诗的中间部分,“我从相山来,朝云起巑岏。油然遍寰宇,半道濡征鞍。”这些句子通过对山川云雾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从遥远地方归来的情景,以及旅途中的艰难和不便。
而在后面的“檐声落惊湍。诘旦视大田,青青已堪看。”则是诗人到达朋友家时的景象,他对朋友耕种的农田感到满意,并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对朋友生活的关心。
最终,“何独解君忧,我的心其少宽。袭芳富卉木,秋炎苦摧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在看到朋友安好生活后内心的宽慰和喜悦,以及对当前艰难环境下的担忧。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技巧,是一篇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