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那免猿鹤怨,故园青碧孤芳丛
出处:《题卢征君嵩山草堂图》
清 · 高士奇
神鬐在水不入篊,仙禽在野不受笼。
达人泥土视轩冕,林峦刬迹偕洪蒙。
嵩山征君巢许踪,高柯百尺龙门桐。
召拜谏官卧不起,草堂僻径临巃嵷。
岩姿壑籁有神会,自写不假丹青工。
墨痕迥出浓淡外,绝境直与虚无通。
手书十志字健劲,藤枝薤叶纷相蒙。
在昔右丞妙诗画,辋川旧本留清风。
征君绝艺亦兼擅,蓝田少室将无同。
弘农好古惬真赏,跋尾小印蟠丝红。
笔法独启元祐派,胚浑坡老兼涪翁。
开运下迄淳熙代,五阅丁未云流空。
神物不随陵谷变,浩叹者谁周益公。
庆元到今夏几世,暗中呵护烦苍穹。
黯然之光久愈发,何啻宝玉摇晴虹。
我在修门昔曾见,爱此叠巘藏玲珑。
归田五载亲抱瓮,柘湖拓地芟嵩蓬。
石廊洞户颇幽雅,十指愧未娴皴烘。
重来那免猿鹤怨,故园青碧孤芳丛。
云烟一卷快入手,槐根欹枕游高嵩。
达人泥土视轩冕,林峦刬迹偕洪蒙。
嵩山征君巢许踪,高柯百尺龙门桐。
召拜谏官卧不起,草堂僻径临巃嵷。
岩姿壑籁有神会,自写不假丹青工。
墨痕迥出浓淡外,绝境直与虚无通。
手书十志字健劲,藤枝薤叶纷相蒙。
在昔右丞妙诗画,辋川旧本留清风。
征君绝艺亦兼擅,蓝田少室将无同。
弘农好古惬真赏,跋尾小印蟠丝红。
笔法独启元祐派,胚浑坡老兼涪翁。
开运下迄淳熙代,五阅丁未云流空。
神物不随陵谷变,浩叹者谁周益公。
庆元到今夏几世,暗中呵护烦苍穹。
黯然之光久愈发,何啻宝玉摇晴虹。
我在修门昔曾见,爱此叠巘藏玲珑。
归田五载亲抱瓮,柘湖拓地芟嵩蓬。
石廊洞户颇幽雅,十指愧未娴皴烘。
重来那免猿鹤怨,故园青碧孤芳丛。
云烟一卷快入手,槐根欹枕游高嵩。
鉴赏
此诗《题卢征君嵩山草堂图》由清代诗人高士奇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文人隐逸生活画卷。
诗中首先描绘了卢征君草堂周围的自然环境,水中的神兽不愿被捕捉,野外的仙禽不受笼锁,象征着卢征君超脱世俗的高洁品格。接着,诗人赞美卢征君如达观之人,对官位名利视若无睹,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如同古代的隐士巢父和许由,以及龙门边的百尺高柯。
进一步,诗人提到卢征君拒绝朝廷的征召,选择在草堂旁的峻岭中安身,与自然和谐共处。他以自然为师,无需借助人工绘画,其书法作品也展现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墨迹深浅自如,意境深远,仿佛与虚无相通。
诗中还提及卢征君的绘画技艺,与唐代大画家王维(右丞)相媲美,其作品如同辋川的清风,令人回味无穷。诗人最后赞扬卢征君的艺术成就,不仅在绘画上有所建树,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其笔法独特,开启了元祐时期的艺术风格,与苏轼、黄庭坚等大家并驾齐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卢征君作为文人隐士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表达了对卢征君高尚人格和艺术成就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