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难独当天下事,功成却进手中筹
出处:《送裴相公上太原》
唐 · 王建
还携堂印向并州,将相兼权是武侯。
时难独当天下事,功成却进手中筹。
再三陈乞垆烟里,前后封章玉案头。
朱架早朝立剑戟,绿槐残雨看张油。
遥知塞雁从今好,直得渔阳已北愁。
边铺警巡旗尽换,山城候馆壁重修。
千群白刃兵迎节,十对红妆妓打毬。
圣主分明交暂去,不须高起见京楼。
时难独当天下事,功成却进手中筹。
再三陈乞垆烟里,前后封章玉案头。
朱架早朝立剑戟,绿槐残雨看张油。
遥知塞雁从今好,直得渔阳已北愁。
边铺警巡旗尽换,山城候馆壁重修。
千群白刃兵迎节,十对红妆妓打毬。
圣主分明交暂去,不须高起见京楼。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还携:带着。堂印:官府的印信,象征官职。
并州:古地名,泛指北方边疆地区。
将相:将领和宰相,这里指高级官职。
兼权:同时拥有或代理的权力。
武侯: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这里比喻贤能的官员。
时难:当时的困难时期。
独当:独自承担。
天下事:国家大事。
功成:功绩完成。
却进:退让,不居功自傲。
手中筹:手中的权力或计谋。
再三陈乞:多次请求退休。
垆烟:炉中燃烧香料产生的烟雾,常用来形容闲适的环境。
封章:密封的奏章,通常用于秘密上书。
朱架:红色的仪仗架,代指朝廷的仪式。
早朝:早晨的朝会。
立剑戟:站立着的兵器,表示仪仗森严。
绿槐:绿色的槐树,常用于描绘宫庭或官署的环境。
张油:张开的伞,可能指雨伞或遮阳伞。
塞雁:边塞的大雁,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或和平的愿景。
直得:使得,致使。
渔阳:古代郡名,这里泛指北方边境地区。
北愁:北方的忧愁,引申为边患。
边铺:边防哨所。
警巡:警戒巡逻。
旗尽换:旗帜全部更换,表示军事准备或庆典。
山城:山区的城市。
候馆:驿站或旅店。
壁重修:墙壁重新修缮。
千群白刃:众多手持兵器的士兵。
兵迎节:士兵列队迎接长官的仪仗。
十对红妆妓:多对装扮华丽的女子。
打毬:打球,古代的一种娱乐活动。
圣主:贤明的君主。
分明:清楚地。
交暂去:暂时离职,去职一段时间。
不须:不需要。
高起:登高。
见京楼:远眺京城的高楼,比喻怀念朝廷。
翻译
带着府衙的官印前往并州,身兼将相之权如同昔日的武侯。在艰难时刻独自担当国家大事,功成名就后却谦让手中的权柄。
多次在炉烟缭绕中请求致仕,桌案上前后堆满了辞官的奏章。
清晨上朝时仪仗剑戟林立,雨后槐树下望着张开的伞盖。
遥想边塞的大雁从此安好,直让渔阳以北不再有忧愁。
边防哨所警戒加强旗帜更新,山区的驿站与客馆墙壁重修。
千名士兵持刀迎接节度使,十对红妆女子打球作乐。
圣明的君主清楚地知道你只是暂时离去,不必登高远望京城的楼阁。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名为《送裴相公上太原》。诗中描绘了送别之情和边塞将帅的英雄气概,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还携堂印向并州, 将相兼权是武侯。" 这两句开篇便点明送别对象是一位手握重权、地位崇高的武将,其地位之重要可与古时的著名将领相比。
"时难独当天下事, 功成却进手中筹。" 时局多艰,不是个人能够承担的重任,但功绩建立后,却又是一番不同的计谋策略。这两句表达了对将帅肩负责任和面临挑战的认同。
"再三陈乞垆烟里, 前后封章玉案头。" 这两句则写出了送别之际的情感交流,以及官员之间的交谊往来,充满了书信往来的温馨。
接下来的几句 "朱架早朝立剑戟, 绿槐残雨看张油。 遥知塞雁从今好, 直得渔阳已北愁。" 描述了边关的肃穆景象和对远方战事的关注。
最后几句 "边铺警巡旗尽换, 山城候馆壁重修。 千群白刃兵迎节, 十对红妆妓打毬。 圣主分明交暂去, 不须高起见京楼。" 写出了边关的紧张气氛、军队的整肃以及将帅离别时的情感复杂性。
诗中通过送别之情,展现了唐代边塞生活的壮阔和严峻,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