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政如厚葬用珠玉,能令血肉经千年全文

政如厚葬用珠玉,能令血肉经千年

出处:《赤乌行
元 · 鲜于枢
木之用髹漆,初以为美观。
睹兹赤乌材,乃知漆为木之九转丹。
风雨霜露不能入,所以远历晋魏犹坚完。
政如厚葬用珠玉,能令血肉经千年
凡物皆尚新,惟琴独求旧。
古人遗迹既已少,近作吾无千岁寿。
木不断生意,雨旸犹相通。
及兹生意尽,发声始与金石同。
巍巍乌龙山,岩壑秀且雄。
桐江在其南,溟渤居其东。
长滩落深峡,灌木号巅峰。
子胥朝夕鼓馀怒,子陵庙貌存高风。
托根于此岂复有,凡木感化何让龙门桐。
我本山林人,奔走鬓已翁。
何期造物私,锡此哀吾穷。
琴成灭迹入深谷,歌咏尧舜甘长终。

鉴赏

这首《赤乌行》由元代诗人鲜于枢所作,通过描绘赤乌木材的珍贵与琴的特殊价值,展现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首先,诗人以“木之用髹漆”开篇,点明了木材与漆的结合之美,随后转折至赤乌木材的独特之处——其质地如同经过九转丹炼制的木料,具有极强的耐候性,即使历经晋魏时期的风雨霜露,仍能保持坚固完好。这一段将赤乌木材的珍贵与坚韧形象地展现出来,引出下文对木材与人的生命状态的类比。

接着,诗人将赤乌木材与厚葬中的珠玉相提并论,以此强调木材的珍贵,同时也暗含了对过度奢华的批判。在“凡物皆尚新,惟琴独求旧”的对比中,突出了琴作为艺术品的独特价值,它追求的是时间的沉淀与历史的痕迹。

诗人进一步探讨了自然与艺术的关系,指出木材虽断绝了生长,但与自然界的雨露阳光仍然保持着某种联系。当木材的生命力耗尽时,它发出的声音却能与金石之声相媲美,象征着自然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最后,诗人以赤乌山的巍峨与桐江的壮丽为背景,描绘了子胥与严光(即子陵)的故事,以及他们与赤乌木材之间的关联。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典故,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艺术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