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眠松下坞,禽噪竹间泉
空山残照里,古路断云边。
入壑疑无地,穿林觉有天。
鹿眠松下坞,禽噪竹间泉。
芝草缘冈秀,榴花满洞然。
莓苔寒细雨,桑柘隔孤烟。
但见山川旧,谁知陵谷迁。
人皆迷汉姓,居是避秦年。
不记来时路,因?世上缘。
迟回未忍去,或恐过神仙。
鉴赏
这首《游榴花洞》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林画卷。诗人徐熥以细腻的笔触,将自己游历于深山密林中的所见所感娓娓道来。
首联“逶逦群峰隐,纡回一径偏”,开篇即展现了一幅蜿蜒曲折、峰峦叠嶂的山景图,暗示了旅程的艰难与探索的趣味。接着,“空山残照里,古路断云边”两句,通过夕阳余晖与飘渺云雾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仿佛引领读者踏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入壑疑无地,穿林觉有天”则进一步渲染了山洞的深邃与神秘,仿佛在幽暗的山谷中探寻,却意外发现了另一片天地,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鹿眠松下坞,禽噪竹间泉”描绘了山林间的生动景象,鹿悠闲地在松树下的小窝中休息,鸟儿在竹林间欢快地鸣叫,泉水潺潺,生机勃勃,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芝草缘冈秀,榴花满洞然”则将视线转向洞内,芝草点缀着山冈,榴花在洞中盛开,色彩斑斓,美不胜收,为这幽暗的洞穴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莓苔寒细雨,桑柘隔孤烟”则通过细雨中的莓苔和远处的炊烟,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仿佛是世外桃源的一角,让人感受到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与美好。
“但见山川旧,谁知陵谷迁”表达了对自然永恒与历史变迁的感慨,山川依旧,但人事已非,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留下的是对过往的追忆与思考。
“人皆迷汉姓,居是避秦年”引用典故,暗示了人们为了逃避战乱或寻找心灵的归宿,选择隐居山林,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不记来时路,因?世上缘”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最后,“迟回未忍去,或恐过神仙”则以一种半开玩笑的口吻,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似乎在暗示,这片山林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心灵的避风港,让人心生向往,不愿离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