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忽相逢,开谈究诗义
出处:《逢钱塘诗僧》
宋 · 苏颂
把手忽相逢,开谈究诗义。
子虽浮屠流,乃抱风骚志。
钱塘佳山水,一一助清思。
何处最堪怀,飞来峰下寺。
子虽浮屠流,乃抱风骚志。
钱塘佳山水,一一助清思。
何处最堪怀,飞来峰下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把手:相遇。忽:忽然。
相逢:相遇。
开谈:开始交谈。
究:深入研究。
诗义:诗歌的深意。
子:你。
浮屠流:佛教徒。
乃:然而。
抱:怀有。
风骚志:诗人的激情和志向。
钱塘佳山水:钱塘江边的美丽山水。
一一:每一道。
助:激发。
清思:清新思绪。
何处:哪里。
最堪怀:最能触动情怀。
飞来峰下寺:飞来峰下的寺庙。
翻译
忽然间相遇,我们开始深入讨论诗歌的深意。你虽然属于佛教徒的行列,但内心却怀有诗人的激情和志向。
钱塘江边的美丽山水,每一道风景都激发了我的清新思绪。
哪里最能触动情怀?当然是飞来峰下的那座寺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的作品《逢钱塘诗僧》。诗中描绘了诗人与一位和尚偶然相遇的情景,尽管对方出家为僧,但依然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显示出其内心的文人情怀。诗人提及钱塘(杭州)的优美山水,认为这些景色能够激发诗人的清新思绪。最后,他问道:在这如画的钱塘山水中,何处最能触动诗人心弦?答案落在飞来峰下的寺庙,暗示那里可能蕴含着更深的文化底蕴和诗意。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尊重以及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交融的赞赏,体现了宋诗的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