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饥鹗未饱食,侧翅下攫殊无情
出处:《射鹗山》
宋 · 吴敏
东山空阔原野平,吴王养鸡筑高城。
秋天饥鹗未饱食,侧翅下攫殊无情。
守城壮士心孔恶,旦夕窥兹捕鸡鹗。
雕弓一展羽箭发,鹗也时从半空落。
山人学射艺渐精,遂使山无鹗鸟鸣。
却思勾践侵吴日,何不令之射越兵。
秋天饥鹗未饱食,侧翅下攫殊无情。
守城壮士心孔恶,旦夕窥兹捕鸡鹗。
雕弓一展羽箭发,鹗也时从半空落。
山人学射艺渐精,遂使山无鹗鸟鸣。
却思勾践侵吴日,何不令之射越兵。
注释
东山:指代吴国的东边山脉。养鸡:吴王的军事策略之一。
秋:季节。
饥鹗:饥饿的老鹰。
侧翅:形容老鹰攻击时的姿态。
壮士:守城士兵。
孔恶:非常憎恨。
捕鸡鹗:猎杀老鹰。
雕弓:装饰华丽的弓。
羽箭:箭矢。
半空:天空中。
山人:隐居山中的人。
精:熟练。
鹗鸟:老鹰。
勾践:越国君主。
侵吴日:侵略吴国的日子。
射越兵:射击敌军。
翻译
东山空旷田野宽广,吴王在此养鸡建高墙。秋季饥饿的老鹰觅食难,侧身猛扑毫不留情。
守城士兵内心愤恨,日夜期盼射杀老鹰。
拉开雕弓箭矢飞出,老鹰往往坠落在半空。
山中隐士射技日益精湛,从此山中再无鹰鸣声。
遥想当年勾践伐吴时,为何不教他们射向敌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的山野景象,通过对东山空阔原野平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广阔而又孤寂的自然环境。"吴王养鸡筑高城"一句,既是对历史故事的引用,也为后文的情境设置了背景。在这个环境中,秋天饥饿的鹗鸟因为未能吃饱而显得尤其无情。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侧翅下攫、守城壮士心孔恶等形象,展现了一种紧张和对抗的情境。"雕弓一展羽箭发"的描写更是生动地展示了射击鹗鸟的场景,而"鹗也时从半空落"则表现了射击的准确无误。
山人学射艺渐精,通过不断练习而变得更加娴熟,最后使得山中不再有鹗鸟鸣叫。诗歌末尾转向历史回忆,提及勾践侵吴之事,质疑为什么当时不让这些熟练的弓箭手去射击越兵。这既是对过去的一种反思,也是一种现实中的无奈和幽怨。
整首诗通过对山野景象、历史故事的引用,以及对射鹗场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事件的一种独特视角和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