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烟雨一蓑流舜泽,风花两味壮陶襟全文

烟雨一蓑流舜泽,风花两味壮陶襟

出处:《归山诗
明 · 杨钦
曾沐殊恩入翰林,翰林风月未关心。
瀛洲影射孤鸿渺,鳌禁难拘野鹤临。
烟雨一蓑流舜泽,风花两味壮陶襟
茅檐高出千峰首,凡鸟归来没处寻。

鉴赏

这首《归山诗》由明代诗人杨钦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文人辞官归隐山林的心境与生活图景。

首联“曾沐殊恩入翰林,翰林风月未关心”,开篇即点出主人公曾受朝廷殊恩,进入翰林院为官,但面对官场的风月繁华,他并未动心,暗示其内心对世俗功名的淡泊。

颔联“瀛洲影射孤鸿渺,鳌禁难拘野鹤临”,以“孤鸿”和“野鹤”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即使在权力中心(瀛洲、鳌禁),也无法束缚他追求心灵自由的脚步。

颈联“烟雨一蓑流舜泽,风花两味壮陶襟”,进一步展现诗人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无论是烟雨中的蓑衣行舟,还是风中飘落的花瓣,都成为滋养心灵的甘露,使他的胸怀更加宽广,精神更加饱满。

尾联“茅檐高出千峰首,凡鸟归来没处寻”,以“茅檐”象征简朴的生活环境,“千峰首”则寓意高远的志向,而“凡鸟归来没处寻”则表达了诗人归隐后,远离尘嚣,心境超脱,不再为世俗所困扰,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体而言,《归山诗》通过对归隐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与内心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功名的淡泊态度,体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