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一年三万六千刻,玉漏唯馀十二时全文

一年三万六千刻,玉漏唯馀十二时

出处:《和岁除日
宋 · 梅尧臣
一年三万六千刻,玉漏唯馀十二时
去日苦多谁会惜,残阴全少颇能知。
已惊颜貌徐徐改,不奈乌蟾冉冉驰。
万国明朝贺新岁,东风依旧入春旗。

拼音版原文

niánsānwànliùqiānlòuwéishíèrshí

duōshuíhuìcányīnquánshǎonéngzhī

jīngyánmàogǎinàichánrǎnrǎnchí

wànguómíngcháoxīnsuìdōngfēngjiùchūn

注释

一年:指整年时间。
三万六千刻:古代计时单位,一刻等于15分钟。
玉漏:古代计时器,用玉制成。
十二时:一天的十二个时辰。
去日:过去的时光。
苦多:形容时间漫长且痛苦。
会:理解,体会。
残阴:剩余的阴暗时光。
颜貌:面容。
徐徐:慢慢。
乌蟾:指月亮。
冉冉驰:缓缓移动。
万国:全世界。
明朝:明天。
贺新岁:庆祝新年。
东风:春风。
春旗:春天的旗帜。

翻译

一年之中有三万六千个时刻,玉制的漏壶只剩下十二个时辰。
过去的时光痛苦漫长,又有谁会珍惜,剩下的阴暗时光虽然稀少,却更能察觉到它的流逝。
渐渐感到容貌在改变,无法抵挡月亮缓缓西沉的景象。
全世界在明天的新年里庆祝,春风依然吹动着新年旗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岁除日》,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年时光的流转,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首句“一年三万六千刻”,形象地展示了时间的密集与短暂,而“玉漏唯馀十二时”则暗示了时间的有序与有限。诗人感慨“去日苦多谁会惜,残阴全少颇能知”,揭示了人们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光阴易逝的深刻认识。

“已惊颜貌徐徐改,不奈乌蟾冉冉驰”两句,通过人的容貌变化和月亮的移动,进一步强调了时光如梭,岁月无情。最后,“万国明朝贺新岁,东风依旧入春旗”描绘了新年的到来,尽管人事更迭,但春天的到来和新岁的庆祝依然如期而至,寓意着希望与生机。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对时间的细腻描绘,寓含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具有浓厚的生活哲理。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