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江上雁,但恐尺书稀
出处:《送泰州李太守》
明 · 盛鸣世
不复关时论,将因与世违。
受金廉吏枉,疑璧众人非。
淮海孤舟别,匡山白首归。
天寒江上雁,但恐尺书稀。
受金廉吏枉,疑璧众人非。
淮海孤舟别,匡山白首归。
天寒江上雁,但恐尺书稀。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盛鸣世创作的《送泰州李太守》。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李太守离任的送别之情,以及对官场风气的忧虑。首句“不复关时论”暗示了对时局的淡漠,不再过多关注世俗的议论;“将因与世违”则表达了诗人与现实社会的不合,可能是因为廉洁自守而显得格格不入。接下来的两句“受金廉吏枉,疑璧众人非”,通过对比,揭示了官场中接受贿赂的不正之风,以及人们对清廉官员的误解。
诗人以淮海为背景,描绘了李太守孤独的离别情景,暗示了他的清高和孤独。“匡山白首归”则寄托了对李太守退休归隐生活的想象,希望他在匡山终老,远离尘嚣。最后两句“天寒江上雁,但恐尺书稀”,以冬天江面上雁南飞的景象,寓言友人离去后,自己可能难以收到他的消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友人的牵挂。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又有对官场腐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