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己亥十月六,是为立冬日全文

己亥十月六,是为立冬日

出处:《十月七日早起
宋末元初 · 方回
己亥十月六,是为立冬日
是日晴颇暄,虚叟偶饮客。
醉卧二更醒,起视天宇黑。
三更至四更,大风一何急。
吼哮甚江潮,十屋九仆壁。
五更再倚楼,云扫众星出。
我楼正向东,北斗挂东北。
其杓渐指南,正东起太白。
日躔氐近房,红气卜晴色。
万马渐次动,钟鸣戍鼓鼜。
今年未有霜,贫民或絺绤。
忽念十日前,霰雪已坌集。
痢疟死者夥,咎徵复不一。
所喜浙田登,百姓不忧食。

拼音版原文

hàishíyuèliùzǎowèidōng

shìqíngxuānsǒuǒuyǐn

zuìèrgèngxǐngshìtiānhēi

sāngèngzhìgèngfēng

hǒuxiàoshènjiāngcháoshíjiǔ

gèngzàilóuyúnsǎozhòngxīngchū

lóuzhèngxiàngdōngběidòuguàdōngběi

sháojiànzhǐnánzhèngdōngtàibái

chánjìnfánghóngqíng

wànjiàndòngzhōngmíngshùcào

jīnniánwèiyǒushuāngpínmínhuòchī

niànshíqiánsànxuěbèn

nüèzhěhuǒjiùzhǐ

suǒzhètiándēngbǎixìngyōushí

注释

己亥:干支纪年。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
虚叟:老者自称。
偶饮:偶然饮酒。
三更:夜晚11点至凌晨1点。
大风:猛烈的风。
北斗:指北斗七星。
太白:星名,古人认为与太阳有关。
躔:运行。
红气:日出前的霞光。
霰雪:小冰粒。
痢疟:腹泻和疟疾。
咎徵:灾祸的征兆。
浙田:浙江地区的农田。
百姓:普通民众。

翻译

己亥年的十月六日,这一天是立冬的日子。
天气晴朗且暖和,我这个老者偶然邀请客人饮酒。
喝醉后在二更时分醒来,起身看天空已漆黑一片。
从三更到四更,风刮得多么猛烈。
风声如江潮怒吼,强风吹得房屋摇晃,几乎要倒塌。
到了五更,我又登上楼台,只见云层散去,众星显现。
我的楼正对着东方,北斗七星挂在东北方。
北斗的勺子渐渐指向南方,表示太阳即将升起在正东方,太白星也出现了。
太阳接近房宿和氐宿,红色的光芒预示着晴朗的天气。
万物开始活动,戍楼的钟声和鼓声响起。
今年还未下霜,贫苦的人们可能还在穿夏衣。
忽然想起十天前,已经下起了霰雪。
疾病和死亡频繁,灾祸接踵而至。
值得庆幸的是浙江地区的庄稼丰收,百姓不用担心粮食问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立冬时节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图画。诗人通过对时间的详细描述,展现了从夜晚到清晨的天气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农事关怀。

"己亥十月六,是为立冬日。"这句点明了时间,是立冬之日,这在中国传统节气中标志着冬季的开始。

"是日晴颇暄,虚叟偶饮客。"这里描绘了一种温暖的晴朗天气,使得诗人有了饮酒作乐的悠闲心情。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夜晚至凌晨大风突起,以及风力之强烈,可以吹倒房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三更至四更,大风一何急。吼哮甚江潮,十屋九仆壁。"

诗人在五更时分登上楼台,看到清晨的星空被云层扫荡而出,这里通过对北斗星辰位置的观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天气的变化。"五更再倚楼,云扫众星出。我楼正向东,北斗挂东北。其杓渐指南,正东起太白。"

随后几句则转折到对日常生活的描写,特别是农事活动和民间疾苦。"日躔氐近房,红气卜晴色。万马渐次动,钟鸣戍鼓鼜。今年未有霜,贫民或絺绤。"

最后,诗人回忆了十日前的大雪,并对当前的社会状况进行反思,特别是疾病流行的情况,以及幸亏当下的丰收带来的安稳。"忽念十日前,霰雪已坌集。痢疟死者夥,咎徵复不一。所喜浙田登,百姓不忧食。"

这首诗通过对立冬时节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