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如解渴应能否,若使当垆更醉人
出处:《蜀茶花》
明 · 梁以壮
想似倾城懒笑嚬,紫烟红雾蜀山春。
马嵬何必非唐苑,绛袖分明是太真。
剪綵炫华终见拙,画图精染莫传神。
相如解渴应能否,若使当垆更醉人。
马嵬何必非唐苑,绛袖分明是太真。
剪綵炫华终见拙,画图精染莫传神。
相如解渴应能否,若使当垆更醉人。
鉴赏
这首《蜀茶花》由明代诗人梁以壮所作,通过对蜀地茶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与思考。
首句“想似倾城懒笑嚬”,以“倾城”比喻茶花之美,用“懒笑嚬”描绘其静谧而含蓄的姿态,仿佛是美人不愿轻易展露笑颜,却自有一番风韵。接着“紫烟红雾蜀山春”一句,运用了浪漫的意象,将茶花盛开的景象与紫色的烟雾、红色的雾气相结合,营造出一幅春日山间云雾缭绕、花影婆娑的画面,充满了诗意和想象空间。
“马嵬何必非唐苑,绛袖分明是太真”两句,借用了唐代杨贵妃的故事,将茶花比作杨贵妃,暗示茶花虽非皇家园林中之物,但其美丽与高贵不亚于任何名花,甚至可以与杨贵妃相媲美。这里不仅赞美了茶花的美丽,也暗含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敬仰。
“剪綵炫华终见拙,画图精染莫传神”则表达了对艺术表现的思考。诗人认为,即便是精心绘制的图画也无法完全传达出茶花的真正魅力,强调了自然之美与人工艺术之间的差异,以及自然之美的不可复制性。
最后,“相如解渴应能否,若使当垆更醉人”引用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问,如果司马相如在茶花前饮酒,是否能解渴,是否能更加陶醉?这不仅是对茶花魅力的肯定,也是对自然与艺术、现实与想象之间关系的探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学的独特见解。
整体而言,《蜀茶花》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茶花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艺术、历史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