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龙璧返春长在,子骥舟寻路已赊
出处:《赵文敏桃花源图》
清 · 钱仪吉
秦时流水晋时花,写到元时又几家。
高士当年忘甲子,空山终古閟烟霞。
祖龙璧返春长在,子骥舟寻路已赊。
太息鸥波接人境,王孙芳草去天涯。
高士当年忘甲子,空山终古閟烟霞。
祖龙璧返春长在,子骥舟寻路已赊。
太息鸥波接人境,王孙芳草去天涯。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钱仪吉对赵文敏所绘《桃花源图》的题诗。诗中通过描绘秦时流水、晋时花与元时景象的变迁,暗示了历史的流转和世事的沧桑。"高士忘甲子"表达了对隐逸高人的敬仰,以及对自然永恒与人事无常的感慨。"祖龙璧返春长在"暗指桃花源的神秘与永恒,"子骥舟寻路已赊"则寓言式地表达了寻找理想境界的艰难。最后两句"太息鸥波接人境,王孙芳草去天涯",以鸥鸟翱翔和远方的芳草,象征着诗人对超脱尘世的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遥远距离的感叹。整体上,这首诗借画抒怀,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