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行人不可见,往来惟见海门潮
出处:《赋得海门潮信送黎慎之还乡》
明 · 李昌祺
海门荡潏深千丈,潮去潮来如有期。
夕阳欲没退偏早,晚月乍升生太迟。
退早生迟自无爽,行人到处占消长。
终年空打崩浪矶,半夜遥通女儿港。
清淮不泛鸱革魂,潜来默去朝复昏。
汀洲但见沙禽迹,岛屿惟馀石藓痕。
黎君晏岁乘潮去,路指海门奇绝处。
览胜应知造化工,吟清信得江山助。
解缆开帆举画桡,溯流激浪随风飙。
回首行人不可见,往来惟见海门潮。
夕阳欲没退偏早,晚月乍升生太迟。
退早生迟自无爽,行人到处占消长。
终年空打崩浪矶,半夜遥通女儿港。
清淮不泛鸱革魂,潜来默去朝复昏。
汀洲但见沙禽迹,岛屿惟馀石藓痕。
黎君晏岁乘潮去,路指海门奇绝处。
览胜应知造化工,吟清信得江山助。
解缆开帆举画桡,溯流激浪随风飙。
回首行人不可见,往来惟见海门潮。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赋得海门潮信送黎慎之还乡》描绘了海门潮汐的壮观景象和对友人归乡的深情寄寓。首联“海门荡潏深千丈,潮去潮来如有期”,形象地写出海潮涌动的壮丽画面,暗示着潮汐的规律性。颔联“夕阳欲没退偏早,晚月乍升生太迟”通过日落月升的对比,表达了潮水涨落的时间感,以及对黎慎之归乡时间的微妙感慨。
颈联“退早生迟自无爽,行人到处占消长”进一步强调潮汐的自然节奏与人生旅途中的起伏变化相映成趣。尾联“终年空打崩浪矶,半夜遥通女儿港”描绘了潮水冲击礁石和连接远方港口的画面,暗含着对黎慎之路途的祝福。
诗中“清淮不泛鸱革魂,潜来默去朝复昏”写淮河的潮水静静地流淌,而“汀洲但见沙禽迹,岛屿惟馀石藓痕”则展现出潮退后海滩的宁静与沧桑。最后四句以送别黎慎之为主题,通过“解缆开帆”、“溯流激浪”等动作,表达了诗人目送友人离去,只能感受到潮水往来的孤独感。
整首诗以海门潮为线索,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又寄托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体现了明朝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