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宝怀双璧,新愁理乱丝
出处:《和王仁仲见寄》
元 · 钱惟善
齿发已如许,江湖何所之。
忽收前月信,未和去年诗。
至宝怀双璧,新愁理乱丝。
为亲能捧檄,此意独余知。
忽收前月信,未和去年诗。
至宝怀双璧,新愁理乱丝。
为亲能捧檄,此意独余知。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钱惟善对友人王仁仲寄来的书信的回应。诗中表达了诗人年岁渐长,面对江湖生活的思考与感慨。诗的开篇“齿发已如许,江湖何所之”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年龄增长与对未来的迷茫,暗示了岁月不饶人的现实。
接着,“忽收前月信,未和去年诗”两句,既是对收到友人来信的惊喜,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这里的“信”不仅指实际的书信,也象征着友情与交流,而“诗”则可能代表了诗人的情感表达或生活感悟,暗示了诗人在时间的流逝中,与过去相比,或许在创作上有所变化或停滞。
“至宝怀双璧,新愁理乱丝”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这里“双璧”比喻珍贵的宝物,可能是对友情、才华或是某种精神寄托的珍视;“新愁理乱丝”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面对新愁时内心的纷乱与复杂,需要细心梳理,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琐事和情感纠葛的处理态度。
最后,“为亲能捧檄,此意独余知”表达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承担以及对亲情的重视。这里的“檄”原指古代官府文书,此处可能借指传递家书或重要信息的任务,体现了诗人作为家庭支柱的责任感。同时,这句话也表明了诗人对友人情感的深刻理解,即在忙碌的生活与家庭责任中,能够感受到友情的温暖与支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阶段转变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友情、家庭责任的珍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