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元宵灯不放,为他百姓惜膏脂
出处:《呈竹轩张史君二首 其一》
宋 · 王迈
竹轩治郡政成时,却值王孙庆玉墀。
无吏下乡民点塔,捐田入学士砻碑。
平反阴德堪娱母,清白家风更课儿。
见说元宵灯不放,为他百姓惜膏脂。
无吏下乡民点塔,捐田入学士砻碑。
平反阴德堪娱母,清白家风更课儿。
见说元宵灯不放,为他百姓惜膏脂。
注释
竹轩:竹制的小屋,代指作者的居所或官署。王孙:贵族子弟。
玉墀:宫殿的台阶,象征尊贵和庆典。
无吏下乡:官员不再下乡骚扰。
民点塔:百姓自发集资修建佛塔。
捐田入学:百姓自愿捐田资助学校教育。
阴德:暗中做的善事,指非公开的好事。
娱母:使母亲快乐。
课儿:教育孩子。
元宵灯:传统节日的灯火。
膏脂:比喻人民的财富。
翻译
当竹轩治理郡务,政绩卓著之际,恰逢贵族子弟庆贺佳节。官员不再下乡扰民,百姓自发捐田办学,士人刻碑铭记此事。
公正昭雪积善之名,足以让母亲欢心,清廉家风更是教育后代。
听说元宵节灯火未放,只为体恤百姓,珍惜他们的脂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清廉的官员在任期内,成功地实现了良好的治理成果,同时也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庆祝。诗中“竹轩”指的是官署的代称,而“王孙”则是对高贵身份者的尊称,表明这位官员不仅工作出色,而且还得到了上层的肯定。
“无吏下乡民点塔”一句,说明在这个官员的治理下,社会秩序井然,没有官吏骚扰百姓,而是百姓自发地聚集在塔旁,这可能是在进行某种庆祝或宗教活动。同时,“捐田入学士砻碑”则表明这位官员还关注教育事业,通过捐出土地的收入来支持学术研究和修建刻有学术成就的石碑。
“平反阴德堪娱母”一句,可能是在说这位官员不仅在公务上表现优秀,而且私下里也关心家庭,对待母亲十分孝顺。紧接着,“清白家风更课儿”则强调了这位官员保持着清廉的家风,并且教育子女要更加严格地遵循这种家风。
最后两句“见说元宵灯不放,为他百姓惜膏脂”表达的是,这位官员对民众的关怀之心,甚至在传统节日如元宵(即现在的春节)时也不忘记为民众节省蜡烛的燃烧,以此来保护他们的财产。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深刻的道德评价,展现了一位理想官员的形象,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成就,而且在个人品行上也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