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无锡是无兵,怪得倪迂不再生
出处:《题倪迂画二首》
明 · 董其昌
锡山无锡是无兵,怪得倪迂不再生。
但有烟霞填骨髓,可知吾法本同卿。
但有烟霞填骨髓,可知吾法本同卿。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名为《题倪迂画二首(其二)》。董其昌是中国明朝晚期著名的书画家和理论家,对后世的艺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首诗中,他以倪迂的画作为背景,表达了对艺术与自然、个人修养与社会现实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
“锡山无锡是无兵”,开篇即以锡山与无锡的地理特征为引子,暗示了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生活状态。这里,“无兵”不仅指实际的军事防御设施的缺失,更象征着心灵的宁静与超脱世俗纷扰的状态。接着,“怪得倪迂不再生”,表达了对已故艺术家倪迂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前社会环境的感慨,似乎在说,像倪迂这样能将自然之美与内心世界完美融合的艺术家,在当今社会可能难以再出现了。
“但有烟霞填骨髓”,这一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美的追求与个人精神世界的关联。这里的“烟霞”既指自然界的云雾缭绕之景,也暗喻着艺术家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填骨髓”这一形象化的表达,强调了这种追求已经深入到灵魂的最深处,成为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知吾法本同卿”,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艺术创作方法的认同与共鸣。这里的“吾法”指的是诗人自己的艺术理念或创作方法,“卿”则指向了倪迂,意味着他们之间的艺术追求和表达方式有着本质上的相通之处。这不仅是对倪迂艺术成就的肯定,也是对自己艺术道路的自信与坚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深刻联系,以及对传统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展现了董其昌对艺术与人生境界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