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称管仲以如仁,仁者要之即是人
出处:《论语绝句 其五十九》
宋 · 张九成
尝称管仲以如仁,仁者要之即是人。
未可以仁称管仲,可于人上试经纶。
未可以仁称管仲,可于人上试经纶。
注释
尝:曾经。称:称赞。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
以:凭借。
如:如同。
仁:仁德。
者:……的人。
要:要求。
之:代词,指代管仲。
即:就是。
是:是。
人:普通人。
未:不。
可以:能够。
仁称:仅凭仁德来称呼。
管仲:同上。
可于:可以在。
人上:人的层面。
试:考验。
经纶:治理国家的才能和策略。
翻译
曾经称赞管仲如同仁德之人,仁德的人要求他就是普通人。但不能仅凭仁德来称呼管仲,应该在人的层面去考验他的才能和策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九成创作的,收录于《论语绝句》中。诗人通过这短短四句话表达了自己对管仲(即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子)的评价以及对仁德品质的思考。
“尝称管仲以如仁”,这里诗人提到曾经有人将管仲比作具有仁德之人,仁者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之一,代表着高尚的人格和行为标准。接下来的“仁者要之即是人”则表达了如果一个人能够达到仁的境界,那么他就是真正的人。
然而诗人的立场却有所保留,他在后两句中写道:“未可以仁称管仲,可于人上试经纶。”这里诗人提出尽管管仲具有很多优秀品质,但尚不足以被冠以“仁”的美名。他认为应该从更高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是否达到了仁的境界。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他个人的道德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古代人物品性的复杂评价。张九成通过这简短而意味深长的绝句,展现了自己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高标准的人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