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白发都全白,丹鼎何时藉驻颜
出处:《和刘静脩先生自适》
明 · 钟芳
门外浮云任往还,荆扉客少昼常关。
机忘自觉穷通好,心远偏宜杖屦闲。
数曲疏篁成隐所,一天幽思在前山。
年来白发都全白,丹鼎何时藉驻颜。
机忘自觉穷通好,心远偏宜杖屦闲。
数曲疏篁成隐所,一天幽思在前山。
年来白发都全白,丹鼎何时藉驻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淡泊宁静的韵味。
首联“门外浮云任往还,荆扉客少昼常关”,以门外的浮云自由来去,象征着世事的无常与变化,而荆扉(简陋的门)前人迹罕至,白天门户紧闭,暗示了诗人远离尘嚣,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与生活场景的对比,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颔联“机忘自觉穷通好,心远偏宜杖屦闲”,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精神世界。诗人已经忘记了世间的得失与荣辱,这种忘机的心态让他在贫穷与通达之间都能感到满足。同时,他内心的深远与宁静,使得他更适宜于在闲适中行走,无论是手持拐杖还是穿着布鞋,都能感受到生活的自在与乐趣。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颈联“数曲疏篁成隐所,一天幽思在前山”,描绘了诗人的居住环境与思考空间。几曲稀疏的竹林成为了他的隐居之所,而那座连绵的山峰则承载了他的深沉思绪。竹林的清幽与山峰的辽阔,不仅为诗人提供了物质上的庇护,也激发了他的精神探索与思考。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以自由飞翔的状态。
尾联“年来白发都全白,丹鼎何时藉驻颜”,反映了诗人的年华已逝,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年轻的心态。丹鼎在这里象征着长生不老的追求,但诗人并未执着于此,而是以一种豁达的态度看待岁月的流逝。这两句既是对个人生命历程的感慨,也是对追求内心平和与精神永存的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