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外青山招晓出,圃中明月照春眠
出处:《四月十日遇周永昌二首》
金 · 马定国
幼时种木巳巢鸢,犹向花前作酒颠。
郭外青山招晓出,圃中明月照春眠。
世无苏黄六七子,天断文章三十年。
今日逢君如旧识,醉持杯杓望青天。
郭外青山招晓出,圃中明月照春眠。
世无苏黄六七子,天断文章三十年。
今日逢君如旧识,醉持杯杓望青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周永昌在四月十日相遇的情景,充满了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对友情的珍惜。首句“幼时种木巳巢鸢”以“幼时种木”为引子,隐喻了诗人与友人自小相识,如同树木生长,共同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接着“犹向花前作酒颠”则展现了两人年轻时的豪情与放纵,即使在花前饮酒也毫不顾忌。
“郭外青山招晓出,圃中明月照春眠”两句,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青山招引着人们早起,明月照亮了春天的睡眠,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世无苏黄六七子,天断文章三十年”表达了对文坛盛况不再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才华被埋没的无奈。这里的“苏黄六七子”指的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轼、黄庭坚等人,而“天断文章三十年”则是说自己的创作生涯似乎被某种力量中断了三十年之久。
最后一句“今日逢君如旧识,醉持杯杓望青天”则直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重逢的喜悦之情。在酒宴上,诗人举杯望向青天,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