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苍崖有红榴,照眼风棂迥全文

苍崖有红榴,照眼风棂迥

出处:《僧庵崖上榴花
宋 · 苏籀
苍崖有红榴,照眼风棂迥
鹤顶磨丹明,猩唇染罗竟。
天然同心蒂,物理有殊禀。
青鸟蹙绛巾,奇胶缀琴轸。
子云畔牢愁,无偕溱洧赠。
思致玉珑松,皎兮丽宫井。
江峤琐蛮烟,空烦洛生咏。
山僧递形语,呵乃枯禅病。
喁讽独移时,鹘没天宇净。

拼音版原文

cāngyǒuhóngliúzhàoyǎnfēnglíngjiǒng

dǐngdānmíngxīngchúnrǎnluójìng

tiānrántóngxīnyǒushūbǐng

qīngniǎojiàngjīnjiāozhuìqínzhěn

yúnpànláochóuxiézhēnwěizèng

zhìlóngsōngjiǎogōngjǐng

jiāngqiáosuǒmányānkōngfánluòshēngyǒng

shānsēngxíngnǎichánbìng

yóngfěngshíméitiānjìng

注释

苍崖:峭壁。
红榴:鲜艳的石榴。
风棂:清风穿过窗户。
鹤顶:鹤的头顶。
猩唇:猩红色的嘴唇。
同心蒂:心连心的伴侣。
青鸟:神话中的信使。
琴轸:琴弦轴端。
牢愁:深深的忧虑。
皎兮:洁白的样子。
琐蛮烟:缭绕的蛮烟。
洛生:指洛阳的才子。
山僧:山中的僧人。
枯禅:沉寂的禅修。
鹘没:鹘鸟消失。

翻译

峭壁上长着鲜艳的石榴,映入眼帘的是清风穿过窗户的景象。
鹤的头顶如磨过的朱砂般明亮,猩红色的嘴唇仿佛给罗衣染色。
它们天生就是心连心的伴侣,自然规律赋予了它们独特的特性。
青鸟头戴深红头巾,奇特的胶水装饰着琴弦轴端。
在扬雄的居所旁,我满怀愁绪,无法像古人那样赠送爱意。
思念之情如玉珑松般高洁,洁白如宫中的井水。
江边的山峦被蛮烟缭绕,徒然引发我对洛阳才子的赞美。
山中的僧人传递着无声的语言,沉寂的禅修中透出病态。
长时间的低声吟诵,直到鹘鸟消失,天空变得清澈。

鉴赏

这首宋诗《僧庵崖上榴花》是苏籀所作,描绘了僧人生活环境中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寄托。首句“苍崖有红榴”以苍劲的崖壁为背景,突显出鲜艳的榴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照眼风棂迥”描绘了榴花映照窗户,清风拂过,景色格外明亮开阔。

“鹤顶磨丹明,猩唇染罗竟”运用比喻,将榴花比作仙鹤头顶的朱砂和猩红的丝织品,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其色彩艳丽。诗人进一步强调了榴花与生俱来的天然之美,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

“天然同心蒂,物理有殊禀”表达了诗人对榴花生命力的赞美,认为它们有着独特的生长特性。随后,“青鸟蹙绛巾,奇胶缀琴轸”通过青鸟和红色头巾的意象,增添了神秘和艺术的气息,暗示着榴花的灵性和诗人的情感寄托。

“子云畔牢愁,无偕溱洧赠”借用了典故,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法像古人那样借花传情的遗憾。接着,“思致玉珑松,皎兮丽宫井”将榴花与松树、宫殿的井水相提并论,寄寓了高洁和清雅的品质。

最后,“江峤琐蛮烟,空烦洛生咏”感叹江边的偏远和蛮烟缭绕,使得诗人只能独自欣赏,而不能如洛生般吟咏传扬。结尾“山僧递形语,呵乃枯禅病”则转向僧人的生活,以枯禅之态反衬出榴花带来的生机活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榴花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