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雅称松江水,苍翠还宜长者居
出处:《再和换竹》
宋 · 李正民
此君风度不可无,禅老方翻贝叶书。
试遣酪奴相问讯,为邀青士看扶疏。
芳香雅称松江水,苍翠还宜长者居。
明月清风随处是,去来有分意何如。
试遣酪奴相问讯,为邀青士看扶疏。
芳香雅称松江水,苍翠还宜长者居。
明月清风随处是,去来有分意何如。
鉴赏
这首诗以“再和换竹”为题,出自宋代诗人李正民之手。诗中以“此君”喻指竹子,借以表达对竹子风度的赞美与向往。首句“此君风度不可无”,直接点出竹子在诗人眼中的独特魅力与不可或缺的地位。接下来,“禅老方翻贝叶书”一句,巧妙地将禅宗文化融入其中,通过禅师翻阅佛经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深邃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竹子的高洁形象。
“试遣酪奴相问讯,为邀青士看扶疏”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竹子比作待客的主人,邀请“青士”(可能指文人雅士)前来欣赏其枝叶繁茂的姿态,体现了竹子不仅具有自然之美,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芳香雅称松江水,苍翠还宜长者居”则从竹子的生长环境和适宜居住的角度出发,赞美竹子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它所象征的高雅生活情趣。这里“松江水”既指出了竹子生长的地理环境,也暗含了对清新、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明月清风随处是,去来有分意何如”两句,以自然界的美好景象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随性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竹子所代表的生活态度——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在,展现出竹子坚韧不拔、超凡脱俗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深入挖掘了竹子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和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