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一夜水鸣艖,江外欢声百万家
出处:《鄂渚得雨》
宋 · 袁说友
江头一夜水鸣艖,江外欢声百万家。
已报主人诗满袖,更誇使者雨随车。
支离田父烟蓑湿,辟易炎官火伞斜。
一望阿瞒狼狈地,村村剌水透针芽。
已报主人诗满袖,更誇使者雨随车。
支离田父烟蓑湿,辟易炎官火伞斜。
一望阿瞒狼狈地,村村剌水透针芽。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江头:江边。一夜:整夜。
水鸣艖:舟楫声。
江外:岸上。
欢声:笑语。
百万家:千万户人家。
已报:已经报告。
主人:主人。
诗满袖:满满一袖诗。
更誇:更夸赞。
使者:使者。
雨随车:雨水如车般跟随。
支离:分散。
田父:农夫。
烟蓑湿:烟雨湿蓑衣。
辟易:躲避。
炎官:烈日。
火伞:火伞般的烈日。
阿瞒:曹操的别称。
狼狈地:狼狈不堪的状态。
村村:处处。
剌水:积水。
透针芽:深如针尖。
翻译
江边一夜舟楫声,岸上千万户人家笑语喧天。主人已收到满满一袖的诗作,使者更是夸赞雨水如车随行。
农夫披着烟雨湿蓑,躲避烈日炎炎下的火伞。
遥望过去,曹操之地狼狈不堪,村庄处处积水深重如同针尖刺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鄂渚地区夜间江面舟行时的水声以及雨后百姓的喜悦情景。首句"江头一夜水鸣艖"以生动的听觉形象,写出了舟行时水波荡漾、船只发出轻微声响的夜晚景象。"江外欢声百万家"则通过人们的欢笑声,传达出雨来时的喜庆气氛和万家生息的繁荣景象。
接下来两句"已报主人诗满袖,更誇使者雨随车"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当地人的互动,主人因雨而灵感泉涌,写下满袖诗歌,使者则言雨如使者般及时,象征丰收的希望。"支离田父烟蓑湿"描绘了农夫们在雨中劳作的场景,虽然衣衫湿透,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期待。
"辟易炎官火伞斜"中的"火伞"形容夏日烈日,这里借指雨伞,意味着雨的到来为炎热的天气带来一丝清凉。最后一句"一望阿瞒狼狈地,村村刺水透针芽"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想象阿瞒(可能是对主人的昵称)在雨后的狼狈样子,同时也描绘了雨水滋润田地,连针尖大小的缝隙都充满水分,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鄂渚地区雨后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人们对于雨水的期盼和丰收的喜悦。袁说友的笔触既富有生活气息,又饱含情感,体现了宋诗的清新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