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貌岁不同,兴叹有荀昱
出处:《种菊 其一》
宋 · 徐照
屈平发悲吟,采之疗饥腹。
人貌岁不同,兴叹有荀昱。
远人陶渊明,酿酒不等熟。
醉把菊花枝,醅浊巾可漉。
人貌岁不同,兴叹有荀昱。
远人陶渊明,酿酒不等熟。
醉把菊花枝,醅浊巾可漉。
注释
屈平:指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吟:吟唱,诗歌创作。
疗:治疗,这里指充饥。
腹:肚子。
貌:容貌。
兴叹:感慨,叹息。
荀昱:东汉时期的文学家,此处借以表达深沉的感慨。
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隐士。
酿酒:酿造酒。
等熟:等待成熟。
醉把:醉酒后握着。
菊花枝:菊花作为饮酒的象征。
醅浊:未过滤的酒液。
巾可漉:用布巾过滤。
翻译
屈原发出悲伤的吟唱,采摘它们来充饥解饿。人的容貌每年都在变化,感叹之情如同荀昱一般深沉。
远方的陶渊明,酿的酒还没等到完全成熟。
他醉醺醺地握着菊花枝,用粗布巾滤去浑浊的酒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照的《种菊(其一)》,主要通过屈原和陶渊明两位历史人物的典故,来表达诗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屈平发悲吟,采之疗饥腹”借用了屈原的典故,暗示诗人可能在感叹自己的境遇,以菊花为食以解困;“人貌岁不同,兴叹有荀昱”进一步强调了岁月变迁,人事如梦,诗人荀昱的形象也引发了诗人的共鸣。
接下来,“远人陶渊明,酿酒不等熟”引用了陶渊明隐居不问世事,酿酒自乐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疏离。“醉把菊花枝,醅浊巾可漉”描绘出诗人想象中的饮酒场景,即使酒未熟透,也能借酒浇愁,以菊花为伴,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情于景,借古人典故抒发个人情感,体现了宋诗的婉约与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