涷雨略洗车,炎晖复如磝
桃笙眠未熟,屋角乾鹊噪。
借问鹊何来,下上音载好。
此声固非恶,枉为閒者告。
适情便为喜,喜不繇汝报。
用静则为吉,吉不缘汝召。
萧牍尚我疏,行人为谁到。
劝子莫饶舌,移语朱门道。
注释
涷雨:冷雨。略洗:微微润湿。
炎晖:炎热的阳光。
磝:沙滩般的炽热。
桃笙:桃花做的笙。
眠未熟:尚未吹奏熟透。
屋角:屋檐角落。
乾鹊噪:干鹊嘈杂地叫。
借问:询问。
下上音:声音的传达。
固非恶:并无恶意。
枉:只是。
喜不繇汝报:快乐无需你回报。
用静:保持宁静。
吉不缘汝召:吉祥非因你召唤。
萧牍:简朴的生活。
疏:疏离。
行人:路人。
为谁到:是为了谁。
饶舌:多嘴。
朱门:富贵人家。
翻译
冷雨微微润湿路面,炎热的阳光又像沙滩般炽热。桃花做的笙还没有完全吹奏熟透,屋檐角落的干鹊却嘈杂地叫着。
询问这鹊鸟从何处来,它的叫声似乎传达着好消息。
这声音本身并无恶意,只是闲人多事才会告知。
随性而为就是快乐,快乐并不需要你回报。
保持宁静就能带来吉祥,吉祥并非因你召唤而至。
我与简朴的生活疏离,行人的到来是为了谁呢?
劝告你别多嘴,把这些话转述给富贵人家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自然界和小动物行为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喜悦,同时也蕴含着对人世间交流与理解的深刻思考。
开篇“涷雨略洗车,炎晖复如磝”两句,勾勒出一个细雨过后阳光重新普照的大地景象,其中“涷雨”一词生动传神,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力。
接着,“桃笙眠未熟,屋角乾鹊噪”两句,则转向庭院内的情景。桃花在细雨中仍处于沉睡状态,而屋檐上的鹊已开始清脆地叫响。这不仅描绘了早晨的宁静与生机,也暗示了一天即将到来的活力和喧嚣。
“借问鹊何来,下上音载好”两句中,诗人通过询问鹊鸟的叫声,探究其喜悦之情。这里的“下上音”指的是鹊噪的声音从低到高,由此可见鹊鸟的活泼与欢快。
然而,“此声固非恶,枉为閒者告”两句,又引出了诗人对这种声音的评价,认为它并不讨厌,反而是闲暇时分给予信息。这里的“閒者”,可能指的是那些有空闲去观察和欣赏自然之声的人。
随后,“适情便为喜,喜不繇汝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即兴之喜,并不需要特意去宣扬或回报。这里的“適情”,是指顺应心中的喜悦感受。
紧接着,“用静则为吉,吉不缘汝召”两句,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内心平和与安宁状态的追求。诗中通过“用静”与“吉”的关联,强调了内在修养对于个体福祉的重要性。
最后,“萧牍尚我疏,行人为谁到”两句,以及“劝子莫饶舌,移语朱门道”两句,诗人通过对远方来客的询问和对子孙的劝告,表达了对家园与亲情的眷恋之情。这里的“萧牍”,形容树枝间叶子的稀疏;“行人”指的是途经此地的人;“朱门道”,则是指豪门贵族的宅邸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与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情感的细腻,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