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秀色何佳哉,一峰独立名飞来
参差翠麓俨如画,石骨苍润神所开。
忽开彷像来宫囿,指顾已惊成列岫。
规模绝似灵隐前,面势恍疑天竺后。
孰云人力非自然,千岩万壑藏云烟。
上有峥嵘倚空之翠岭,下有潺湲漱玉之飞泉。
一堂虚敞临清沼,密荫交加森羽葆。
山头草木四时春,阅尽岁寒人不老。
圣心仁智情幽閒,壶中天地非人间。
蓬莱方丈渺空阔,岂若坐对三神山。
日长雅趣超尘俗,散步逍遥快心目。
山光水色无尽时,长将挹向杯中渌。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山中的美丽景色,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将自然景物的奇特与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艺术感知,捕捉了山中秀丽之色的精髓,并将其内化于心,通过语言的熔炼,创造出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
“参差翠麓俨如画”一句,以参差(不规则)的方式描绘翠绿的山峦,使人仿佛置身于一副精美绝伦的绘画之中。紧接着,“石骨苍润神所开”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超凡脱俗的感受,似乎这些天然之物都是被神灵特别开启的秘境。
“忽开彷像来宫囿”到“面势恍疑天竺后”,诗人以惊叹的语气描述山中景象的壮丽与不凡,以及它们在空间上的层次感和深远感。这种描写既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怀,也揭示了自然之美超越世俗的特性。
“孰云人力非自然”到“千岩万壑藏云烟”,则转向对山中景色的哲学思考,强调了自然之力的无穷和人类努力的局限。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自然崇高境界的赞美。
接下来的几句,“上有峥嵘倚空之翠岭,下有潺湲漱玉之飞泉”、“一堂虚敞临清沼,密荫交加森羽葆”,则具体描绘了山中的景色,从高处的翠绿山峰到低处的清澈泉水,再到厅堂前的开阔空间和树木繁茂的情状,使读者仿佛置身其境。
最后,“圣心仁智情幽閒,壶中天地非人间”一句,诗人以“圣心仁智”的哲学观点,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内在的感悟。这里的“壶中天地”,则是将冷泉堂作为一个微缩的宇宙来描绘,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对生命意义与宇宙关系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