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待月异寻常,桂魄如何特晦藏
出处:《中秋夜待月不见一首》
宋 · 韦骧
中秋待月异寻常,桂魄如何特晦藏。
疑是天心忌盈满,故将云影蔽辉光。
徬徨注目瞻霄汉,冷落呼灯照豆觞。
须记今宵有馀恨,明年此会莫轻忘。
疑是天心忌盈满,故将云影蔽辉光。
徬徨注目瞻霄汉,冷落呼灯照豆觞。
须记今宵有馀恨,明年此会莫轻忘。
鉴赏
这首诗《中秋夜待月不见一首》由宋代诗人韦骧所作,通过对中秋之夜月亮未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哲思与感慨。
首联“中秋待月异寻常,桂魄如何特晦藏。”以“中秋”这一传统佳节为背景,点明了期待月圆的特殊情感,同时以“桂魄”(月亮的别称)的“特晦藏”暗示了月亮未现的遗憾。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月亮以情感,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颔联“疑是天心忌盈满,故将云影蔽辉光。”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月亮未现的原因,诗人猜测可能是“天心”(即自然规律或上天意志)在“忌盈满”,因此用“云影”遮蔽了月亮的光辉。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哲学思考相结合,引人深思。
颈联“徬徨注目瞻霄汉,冷落呼灯照豆觞。”描述了诗人面对月亮未现的场景时的孤独与无奈,通过“徬徨”、“注目”、“瞻霄汉”的动作,以及“冷落呼灯”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挣扎。同时,用“豆觞”(一种小酒杯)暗示了诗人独自饮酒的情景,增加了画面的凄凉感。
尾联“须记今宵有馀恨,明年此会莫轻忘。”收束全诗,诗人提醒自己和读者记住今夜的遗憾,并期望来年能够重聚,共同欣赏月圆的美好。这一联既是对今夜未见月的遗憾,也是对未来相聚的期盼,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悟,以及对人生、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