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出处:《诗三百三首 其八十八》
唐 · 寒山
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翻译
愤怒如同心中的烈火,能够焚烧积累的善行和功德。想要走上菩萨的道路,必须忍受侮辱来保护自己的真实心性。
注释
瞋:愤怒。是:表示。
心中:内心。
火:比喻强烈的负面情绪。
能:能够。
烧:焚烧。
功德林:比喻积累的善行和功德。
欲:想要。
行:实行。
菩萨道:佛教中指修行向善、利他的道路。
忍辱:忍受侮辱或痛苦。
护:保护。
真心:真实的本心,即佛性或善良的本质。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僧人寒山的作品,深含禅理。其中“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一句,形象地表达了怒火的威力,它能够摧毁一切善行和修养,就像森林被大火吞噬一样。这强调了控制情绪、尤其是消除瞋恚(即愤怒)的重要性。
下一句“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则指出若要践行菩萨的修行之路,就必须学会忍受侮辱和困难,以此来保护内在的真实之心。这体现了佛教中菩萨六波罗蜜(度)之一的忍辱波罗蜜,强调以宽容和智慧对待世间的不如意。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瞋火与护心的重要性,揭示了佛法修行中的一个深刻主题: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内心的清净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