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树遥分陕,山河曲向秦
出处:《登河中鹳雀楼》
唐 · 司马扎
楼中见千里,楼影入通津。
烟树遥分陕,山河曲向秦。
兴亡留白日,今古共红尘。
鹳雀飞何处,城隅草自春。
烟树遥分陕,山河曲向秦。
兴亡留白日,今古共红尘。
鹳雀飞何处,城隅草自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楼中:高楼之中。千里:极远的地方。
通津:通向远方的渡口或水路。
烟树:被烟雾笼罩的树木。
遥分:远远地划分。
陕:古地名,指陕西一带。
山河:江山,国土。
曲向秦:河流山脉曲折指向秦国(古地名,今陕西一带)。
兴亡:国家的兴盛与衰败。
白日:太阳,象征时间的流逝。
今古:古今,指过去和现在。
红尘:繁华的尘世,常用来代指世俗生活。
鹳雀:一种鸟类。
何处:哪里。
城隅:城墙的角落。
草自春:草儿自然地迎来春天,象征生命力和时间的更迭。
翻译
在高楼中远望千里之外,楼的倒影映入通向远方的水路。烟雾中的树木隐约划分了陕地,山河曲折伸向秦国。
历史的兴衰只留下落日余晖,古今的故事都淹没在繁华尘世之中。
鹳雀鸟不知飞往何方,城墙角落的草儿依旧自顾自地迎来春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高远的视野和深远的历史感。开篇“楼中见千里,楼影入通津”两句,通过登高望远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在鹳雀楼上所能看到的广阔景致,楼影伸入河中,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接着,“烟树遥分陕,山河曲向秦”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进一步描绘。烟树迷离之中,诗人眼中的陕地似乎与众不同,而山河蜿蜒,如同古道通往秦地,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
“兴亡留白日,今古共红尘”两句,则是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白日即白昼,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兴亡变化皆如过眼云烟,留给后人的只是历史的尘埃。
最后,“鹳雀飞何处,城隅草自春”两句,以鹳雀的飞翔和城墙草木的季节更替,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鹳雀不知飞向何方,而城角的野草却在春风中自在地生长,这是对生命力与历史永恒相结合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洞察古今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