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席上珍,暮为泉下尘
出处:《杂拟二首》
元末明初 · 张羽
朝出上东门,遥望北邙坟。
凄凄挽者歌,咽咽丧车轮。
旌竿日日满,碑碣朝朝新。
昨来送葬人,忽奄及其身。
朝为席上珍,暮为泉下尘。
唶哉当路子,为乐须及辰。
有金不趣卖,当为谁所吝。
凄凄挽者歌,咽咽丧车轮。
旌竿日日满,碑碣朝朝新。
昨来送葬人,忽奄及其身。
朝为席上珍,暮为泉下尘。
唶哉当路子,为乐须及辰。
有金不趣卖,当为谁所吝。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羽所作的《杂拟二首》中的第二首,通过描绘丧葬场景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深刻的生命哲思。
诗中以“朝出上东门,遥望北邙坟”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哀伤的氛围之中,上东门与北邙坟的遥望,不仅勾勒出一幅典型的古代丧葬景象,也预示着生命的终点。接下来,“凄凄挽者歌,咽咽丧车轮”,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丧礼的悲凉与沉重,歌声的凄厉与车轮的低沉,都传递出哀悼之情。
“旌竿日日满,碑碣朝朝新”,这两句描绘了墓地的不断更新,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轮回,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而“昨来送葬人,忽奄及其身”,则以一种戏剧性的转折,揭示了生命之脆弱,昨日还在为他人送葬的人,今日可能就成为了被送葬的对象,这种强烈的对比,加深了对生命易逝的感慨。
最后,“朝为席上珍,暮为泉下尘”,将生前的荣华富贵与死后归于尘土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人生最终的归宿。诗人在此呼吁:“唶哉当路子,为乐须及辰。有金不趣卖,当为谁所吝。”这不仅是对那些掌握权力和财富之人的一种警示,也是对所有人的一种提醒:珍惜当下,及时行乐,因为生命短暂,不应让财富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
整首诗通过对丧葬场景的细腻描绘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珍惜当下的呼吁,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哲学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