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田聊志过,古木已成林
出处:《介子祠》
清 · 张晋
身隐文焉用,苍茫何处寻。
荒田聊志过,古木已成林。
邑尚表君姓,母能知子心。
专祠崇介节,食报到如今。
荒田聊志过,古木已成林。
邑尚表君姓,母能知子心。
专祠崇介节,食报到如今。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张晋的《介子祠》描绘了一种深沉而质朴的情感。首句“身隐文焉用”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即使身处平凡,也不屑于世俗的浮华。接着,“苍茫何处寻”暗示了介子祠所处环境的偏远和孤寂,但正是这种荒凉中寄托了人们对忠贞之士的敬仰。
“荒田聊志过”写路过这片荒田,也仅仅是为表达对介子的敬意,走过而不留痕迹。“古木已成林”则进一步渲染了祠堂周围的肃穆与岁月的沉淀,仿佛连树木都在默默守护着这位历史人物的记忆。
“邑尚表君姓,母能知子心”两句,通过地方风俗和母性的直觉,侧面赞扬介子的孝道和人格魅力,即使在死后,他的名字和精神仍被乡亲们铭记。
最后,“专祠崇介节,食报到如今”揭示了人们对介子的祭祀活动一直延续至今,表达了后人对他的深深敬仰和感恩之情,认为他的忠诚和节操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展现了介子祠的庄重氛围和人们对忠贞之士的长久怀念,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对道德楷模的崇高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