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长安远于日,搔首独徘徊全文

长安远于日,搔首独徘徊

出处:《春日登吴门
唐 · 崔涂
故国望不见,愁襟难暂开。
春潮映杨柳,细雨入楼台。
静少人同到,晴逢雁正来。
长安远于日,搔首独徘徊

拼音版原文

guówàngjiànchóujīnnánzànkāi
chūncháoyìngyángliǔlóutái

jìngshǎoréntóngdàoqíngféngyànzhènglái
chángānyuǎnsāoshǒupáihuái

注释

故国:故乡。
愁襟:愁苦的心情。
暂开:稍减。
春潮:春天的潮水。
杨柳:河边的柳树。
楼台:楼阁。
静少:宁静的时候少有。
晴逢:晴天时恰好遇到。
雁正来:大雁正飞过。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代朝廷或远方的都城。
远于日:比太阳还远。
搔首:挠头,表示焦虑或思考。
独徘徊:独自徘徊。

翻译

再也望不见故乡,愁苦的心情难以稍减。
春天的潮水映照着杨柳,细雨洒落在楼阁之上。
宁静的时候很少有人一同到来,晴天时恰好大雁飞过。
长安比太阳还遥远,我独自挠头,心中迷茫地徘徊。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怀念故国却又无法看到的愁苦心情。开篇“故国望不见,愁襟难暂开”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祖国的深切思念与无法排解的哀愁。这里,“故国”通常指代诗人的家乡或出生地,是一处充满情感的地方;“望不见”则表现了空间上的隔离和无奈。

接着,“春潮映杨柳,细雨入楼台”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渲染出了一个静谧而又带有淡淡忧伤的情境。春天的水流涨满,照耀着柔软的杨柳,而细微的雨滴则悄然进入了高楼和台阁之中,这一切都是对诗人愁绪的心情的一种外在映射。

“静少人同到”一句,透露出诗人与少数知心人共同来到了这个地方,或许是为了寻求一些安慰。然而,“晴逢雁正来”则显示出即便是在晴好的天气里,也难以驱散内心的寂寞,可能是因为那飞过的雁引起了对远方的思念。

最后,“长安远于日,搔首独徘徊”两句中,“长安”作为唐代都城,是诗人心目中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它与诗人的距离,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尽的回忆。诗人搔扰头发,独自徘徊于庭院之中,这种形象增添了整首诗的沉郁气氛。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故国和现实环境的描写,以及对远方亲友的思念,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情感体验。诗中的意象与情感交织,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淡淡的悲凉与无尽的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