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思妇砧方急,欲谱霓裳不忍闻
出处:《八月十四夜社集闻警》
明 · 张萱
客馆芳尊好共醺,玉街凉月正纷纷。
却怜合晕萦纤翳,尚觉清辉缺一分。
飞盖喜无风雨妒,□□□□□□□。
高楼思妇砧方急,欲谱霓裳不忍闻。
却怜合晕萦纤翳,尚觉清辉缺一分。
飞盖喜无风雨妒,□□□□□□□。
高楼思妇砧方急,欲谱霓裳不忍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八月十四夜晚,诗人与友人在客馆中饮酒赏月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复杂情感。首句“客馆芳尊好共醺”,生动地展现了聚会的欢乐氛围,人们在酒香中畅谈欢笑。接着,“玉街凉月正纷纷”一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光洒在街道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秋夜氛围。
“却怜合晕萦纤翳,尚觉清辉缺一分。”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月光被云层遮挡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某种不祥之兆,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警报。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整首诗在欢快的聚会场景中增添了一丝忧郁和紧张的气氛。
“飞盖喜无风雨妒,□□□□□□□。”这一句中的空缺部分可能是诗人的即兴发挥,表达了一种对当前环境的满足感,即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没有风雨来打扰聚会的愉悦。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当下幸福时刻的珍惜,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欣赏。
最后,“高楼思妇砧方急,欲谱霓裳不忍闻。”这两句诗将视角转向了远方,描绘了一位思妇在高楼上急切地捣衣的情景。捣衣声是古代妇女为远行丈夫准备衣物时发出的声音,这里既表现了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也暗含了对战争或紧急情况的担忧。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丰富和深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诗人与友人聚会的欢乐、对美好月色的欣赏、对不祥预感的忧虑、以及对远方亲人思念的深切情感,同时又融入了对社会动荡的隐忧,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